分享百丈峰下的新余名人枢密院事刘奉世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是
已分享过的
集贤学士刘敞之子
刘奉世刘奉世,字仲冯。生于宋康定二年(),卒于政和三年()享年73岁。父亲刘敞;叔父刘攽。敞、攽、奉世都以文章史学著称于世,人称“三刘”。
崭露才华
刘奉世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父亲刘敞,叔父刘攽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受家庭的熏陶,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春秋、左传、方药、山经、天文地理无所不学。特别是他叔父刘攽对他影响很大,从小就指导他的学习,使他很早就在文学和史学方面崭露才华。《端明殿学士仲冯公本传》中说他:“敏而好学,从学叔父,博物洽闻,无所不通。”欧阳修亦常常在他父亲、叔父面前对其称羡不已,说:“生子如刘奉世者,真千里驹也。”《端明殿学士仲冯公本传》、《宋史·刘奉世传》评称道他“天资简重,有法度。”嘉祐八年()中进士。由于他在文学、史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熙宁三年()初,召他到枢密院诸房,检详文字,以太子中允居吏房。以前,进奏院都是每五日将章奏、诏令和各种文书上报枢密院,再由枢密院进奏皇上,然后传之全国各地。这样传递文书,担搁时间。他到吏房后,则及时上报。一般的文书则入邮置。重要的章奏、诏令则派专人递送。“奉世乞革定本,去实封,但以通函腾报。从之。神宗皇帝称其‘奉职不苟’”(《宋史·刘奉世传》)。加集贤校理,检正中书户房公事,改刑房。
官场浮沉
他在刑房时,因当时相州的刑狱比较混乱,冤假错案较多,大理寺要对相州的刑狱进行治理整顿。详断官窦革将此事报告奉世,他对窦革说:“君自以法从事,毋庸白。”(《宋史·刘奉世传》)后大奸臣蔡确以这件事做文章,跑到神宗皇帝那里告御状。说刘奉世擅作主张,如此重大的情况不上报,要定他的罪。他要求详断官窦革依法办事,这件事本来没错,但还是遭到陷害,贬为蔡州粮料院。他虽遭陷害贬官,在蔡州粮料院任上,仍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办事,深得上司的赏识。元丰间,进直史馆,升吏部员外郎。
元祐初
历度支左司郎中,起居郎,直集贤院,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他优于吏治,办事勤敏。升户部侍郎,权户部尚书。元祐七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位列副宰相职。
后哲宗亲政,用二内侍为押班。中书舍人吕希纯封还之。哲宗帝说:“有近例”,奉世曰:“虽有近例,奈人不可户晓,顾以率先施行为非耳。”(《宋史·刘奉世传》)他据理力争,说用内侍为押班不合祖制,要求皇上收回成命。哲宗不听,仍用二内侍为押班。此时正好佞臣章忄享为宰相,刘奉世认为皇上蒙蔽塞听,佞臣当国,请求免职。在皇帝即是国家的封建王朝,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不可更改,臣子只得一味遵行。哲宗皇帝虽然认为刘奉世说得有道理,并没有过错。但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又不好收回成命,只得免除他签书枢密院事职务。
绍圣元年()
哲宗皇帝又恢复他端明殿学士的职务,以端明殿学士知成德军,改知定州。绍圣二年,知成都府,临行时,他想觐见哲宗皇帝,陈述朋党之争、朝臣相互倾轧对江山社稷的危害。所谓的朋党之争是这样的:宋神宗熙宁二年(),宰相王安石,实行变法。当时支持的大臣有吕惠卿、曾布等人,这些人都是南方人。而反对变法的人为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等人,他们都是北方人。这样就形成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后神宗死了,由他8岁的儿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改年号为元祐。因哲宗年幼,由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是个保守派,反对变法。起用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打击变法派。攻击变法是“邪法乱正道”、“小人乘君子”、“人臣轻国命”。以致后来发展到朝臣之间相互攻击、排挤,引起朝野震荡。他们利用奸臣、佞臣,陷害大臣,使许多正直的大臣遭冤丢官贬职。刘奉世为了国家社稷的安危,不避嫌疑,要求面见哲宗皇帝,陈述所谓的朋党,实际上是被小人利用造成朝野混乱,乘乱争权。他请求哲宗不要轻信谗言,整肃朝纲。结果被佞臣曾布当面挡驾,未能面圣。曾布说:“元祐变先朝法,无一当者,奉世有力焉,最为漏网,恐不足见。”(《宋史·刘奉世传》)遂不许。绍圣三年(),又受元祐党牵连,谪贬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后知大名府,知郓州。在郓州任上,又遭到御史中丞、大奸臣邢恕的陷害,说他与刘挚合伙陷害大臣,且与保守派吕大访、苏辙是一伙的,都是元祐同党。因此又被贬为隰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徙光州。建中靖国年,复端明殿学士,知定州、大名府、郓州。崇宁初,他不顾个人的荣辱与安危,再次向宋徽宗陈述朋党之争对国家的危害,结果又被撤职,责居沂、兖州,后以赦得归。政和三年(),复端明殿大学士。同年,卒于任上。
致力文史
刘奉世在仕途上历尽坎坷,屡遭陷害贬官落职,但他始终不改耿直、敢谏的品性。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他多次向宋哲宗、徽宗陈述元祐党争对江山社稷的危害,结果屡屡受挫。在北宋中晚期形成的派系之争,以他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扭转的。在朕即国家的封建王朝,正所谓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他一心致力于文学和史学,尤其精于汉学研究。文词雅赡,最精于《汉书》学。曾巩对其评价很高,说:“刘敞博学雄文,邻于邃古。攽虽疏隽,文埒于敞。奉世克肖,世称‘三刘’。宋元中叶,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若刘氏曾氏之家学,盖有两汉之风焉。”他一生与叔父刘攽同注《汉书》传于世,自著《自省集》刊于世。
编辑器以上文稿摘自《人文百丈峰》▼更多精彩推荐,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w/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