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写青春记新余学院樊贞子同志

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10206/777.html
机电工程学院倾听你的心声散发不一样的温度

年3月10日晚7点

20材料一班团支部全体成员

在机电楼开物讲堂开展了

“最美的青春——纪念樊贞子同志”活动

人物介绍

樊贞子,年9月进入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就读语文教育专业,文学与传媒学院届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曾任该院第六届团委学生会干部,为人谦和、热情大方,工作认真负责、仔细踏实,是老师心中的得意学生、“同事”眼中最好的搭档,更是同学身边最佳的伙伴,深得学院师生的喜爱。

新余学院优秀校友樊贞子,文学与传媒学院届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荣获由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工作办公室授予的“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该奖项在全国仅26人,年3月,吴应谱、樊贞子夫妇获评敬业奉献类“江西好人”。

毕业即投身于扶贫事业

樊贞子于年7月毕业,同年考上修水县大椿乡政府公务员,结对驻村帮扶时分到路程较远、条件较差的深度贫困村船舱村,但她没有丝毫抱怨。在家里,她是爸妈的宝贝女儿,在工作岗位上,她是义无反顾扎根基层的先锋。工作期间,虽怀有身孕,但仍身兼乡妇联、组织、统战、协税员等数职,一直坚持工作关键时刻坚决不掉链子。

年12月16日,樊贞子与丈夫吴应谱一同到结对帮扶的大椿乡船舱村村民游承自家走访,事后急需赶回县城与大椿乡引进的一个项目负责人洽谈工作。不幸的是,在返回的路上发生车祸,夫妻双双殉职。新婚燕尔的两人刚刚孕育了生命的结晶,却最终把生命定格在年12月16日。在告别仪式上,樊贞子夫妇的亲友、同事、帮扶的贫困户及社会各界千余名干部群众前来送别,人民日报花了整个半版记录着他们的事迹。

不朽事迹永流传

年1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把半个版留给了樊贞子和他的爱人,并以“最美的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讲述了这对江西基层干部夫妇的故事。

为扶贫事业献身的她帮助当地贫困户基本脱贫,樊贞子同志的扶贫身影遍布在了基层下需要她的每个角落。她走了,留下的是村民的怀念、同事的惋惜、亲人的悲痛,还有在船舱村深深的足迹,她树立的是一个为人民服务永远的丰碑,留下的是一个基层就业高尚的典范。在得知樊贞子的不幸噩耗后,新余学院全校上下师生痛心疾首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追悼,对她的先进事迹进行致敬和学习。斯人已逝,但思念长存,她的事迹在被万人传颂,她的精神将永久流传,人们已对这位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钟爱的扶贫事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美丽女孩心生崇高敬仰。

学生心得

他们是一对90后扶贫干部,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热爱的扶贫事业。这样的悲剧很罕见,但这样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却不罕见。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正因无数个“他们”在基层岗位上坚守,默默地付出,乡亲们奔小康的步伐才能迈得更稳、更坚实。

——熊颖

樊贞子同志的赤子之心,始终为人民而火热,用生命的绝响,迸发信仰的力量;将自己的青春投入于扶贫攻坚战场,将贫困百姓始终牵挂在心,而身为年轻的我们,更应该找到自己的目标,从优秀的党员中汲取更多奋进的力量,成为时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

——欧阳丽萍

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留下一首青春之歌在大山中传颂,这是他们用青春谱写的生命赞歌!樊贞子夫妇用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你们在的地方,都是风景,你们永远都在我们心中!

编辑

谢晨傲

审核

付维珊龚琦李倩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7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