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新闻我市疏堵结合畅响文明交通
安全、有序、顺畅的交通环境是城市文明形象的名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通环境的好坏至关重要。交通安全有序,能折射出市民的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相反,则给城市形象“抹黑”。
8月7日召开的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刘捷多次提到“文明交通”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努力实现我市打造“精、美、特、新”中小城市典范的目标,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交通管理模式,采用“教育优先,疏堵结合”的方法,全面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巧化“堵点”缓解堵情
“以前,穿城的大货车噪音很大,还轧坏了道路。自从对大货车进行管制,环境好了,出行也安全多啦。”家住燕子山社区的刘女士,行驶在仙来西大道上,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每天上下班,感觉交通秩序好多了,出行也安全、舒心了。”漫步街头,放眼远望,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信号灯转换间,机动车有序前行着……悄然的变化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看得见的文明。
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区承载了较重的交通压力:重车穿城引发的交通拥挤、噪音扰民、道路毁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为此,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打响了重车穿城集中整治行动,在城区外主要道路路口、交叉口设立提前告知牌,加强对沿江路、五一路、仙来西大道等城区主要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对重型货车违反规定进入城区道路的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严厉处罚。同时,加强对辖区建筑工地和施工道路的货运车辆管理,严格执行夜间通行规定,对不按指定时间、指定路线通行的车辆采取罚款、停运等多种处罚手段,对超速、飘洒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专门成立了特勤中队,执法人员不定时夜间巡查,对不听劝导、恶意闯关、强行进城的超重车辆依法进行重罚,有力震慑和警示了违法司机。“以前,市民反映四中门口大货车通行比较多,晚上能查处二三十台,现在最多查处一两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席华平介绍说,在治堵治乱方面,开展向不文明交通行为告别、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后,我市启动最严厉的车辆违法记分举措,严格按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计分规定处罚,进一步贯彻严管重罚工作要求。截至8月19日,共对起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记分处理,总记分达分。7月1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利用高清探头、移动摄像抓拍摩托车(含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重点抓拍“不戴安全头盔、不分道行驶、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提高“两轮车”驾驶人的违法成本,目前累计抓拍起。“以前戴头盔的人只有20%,现在估计有70%多。”席华平介绍说,在电子警察抓拍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两轮车整治行动,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起,查处酒后驾车起,不戴安全头盔起,暂扣摩托车、电动车辆。
舒筋活络力保畅通
“现在想停个车都不敢乱停,到处都是高清摄像头。”提起在马路边停车,市民张先生就“犯了难”,“以前,没人管,就是随便停的。现在好了,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规划了不少停车位,没人敢乱停乱放,感觉路上顺畅多了。”
车辆乱停乱放,是影响市容市貌的一大顽症,更是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之一。对此,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车辆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严管重罚的同时,从解决机动车临时停车问题入手,今年新增个临时停车位和2个专用停车场,倡导机关单位全面开放院内停车场,减少路面停车压力,改善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条件;落实“公交优先”策略,在新建、改建道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提升公交舒适度,保障公交准点率,提高市民使用公交的比例,提升主城区与高新区、仙女湖区、高铁新区以及罗坊、良山等中心镇的公交水平,拉开城市框架,降低中心城区交通饱和度,缓解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随着我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拥有小车的数量正以每年上万辆的数字上升,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席华平介绍,“今年,在事故多发地段新增减速路拱米,施划震荡标线平方米,在城区施划交通标线平方米及交通隔离护栏米等,这些新增的交通设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借力宣传教育为主
“心头常亮红绿灯,交通文明伴我行”“开文明车、行平安路、回幸福家”……走在城区的大街上,随时都能看到类似的文明交通宣传标语,这也在时刻提醒着行人和驾驶员:做一个文明交通的践行者。
解决城市交通混乱拥堵问题,一直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同时抓好软硬件。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完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则需要公众齐心协力,提高全民文明交通意识,养成良好文明交通习惯。“阿姨,现在是红灯,等一下再过马路。”在诺贝尔花园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不断提醒着行人,“师傅,下次记得戴头盔,这样不安全。”为创建文明交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教育为主,力争营造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氛围,在城区主要路段悬挂条幅,利用网络、报刊、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倡文明交通行为,曝光交通陋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发现行人、非机动车不走斑马线、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民警首先劝阻,对于不听劝导的依法予以处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科副科长廖志敏说,“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文明交通成为习惯。”
文明交通的形象,需要全体市民共同维护,需要形成一种“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共识。这其中,离不开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即所谓的“堵”;更离不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多做“疏”的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疏堵结合,应该已然成为城市管理的方向性选择。(新余新闻网)
如何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