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围屋新余民俗与客家文化的完美联姻

点击订阅 ↑↑↑

坐落在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的邓家围屋,是一处有着年历史并融合了客家土楼与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客家聚族围屋建筑,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赣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围屋。近日,记者走进邓家围屋,带您一起领略这座“中国式城堡”的历史文化风采。

  精妙绝伦的“中国式城堡”

  有人把围屋称作“中国式城堡”,看过邓家围屋才知这话一点不假。邓家围屋又称三立堂、邓纯雅公祠、邓家围屋、邓家大屋,大屋坐西朝东、系砖木结构、既有福建客家土楼的风格,又与当地传统建筑完美融合。大屋四周以砖墙围绕,从高处看,有如一个龟形防御堡垒;俯瞰整个建筑,侧如一个花瓶,极为独特,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建筑规划总体平面呈椭圆形或方形的客家围屋存在很大区别。

  整栋围屋建筑布局显示,围屋的平面呈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门楼、槽门、晒场、茶厅(前厅)前天井、大厅(中厅)、中天井、上厅(后厅)、祭堂、后天井、龙厅。围屋前后共五进,第一进为晒场,第二进是茶厅,第三进为大厅,第四进为上厅及祭堂,第五进为龙厅。

  邓家围屋四周由两层楼房围成堡垒状密封式大围屋,外侧为坚实的砖墙,墙内户户相连,环绕一圈,房门皆朝着大屋的中心,围成的形状接近龟形。围屋共设有99间房屋,故又叫尚睦百间屋,设有大堂、卧室、洗澡间、厢房等。房屋之间以走廊相连,四通八达。在当时的岁月里当平静的生活被战乱或宗族之间的争斗打断,围屋就会立刻成为保护族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军事堡垒。楼上房屋之间,连通着许多小门,平时各过各的日子,紧急之下,家家开门就连成了一条抵抗外来入侵的大回廊。

  邓氏家族的迁徙与兴衰

  日月轮回,春秋更序,一代代邓氏客家人在围屋繁衍生息,人生哀乐,岁月悲欢,一个个故事在围屋内上演。尽管历史已绝尘而去,但围屋早已把它凝固成永恒,触摸围屋,我们仿佛触摸到了客家历史的体温。

  邓家围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有个叫邓勋的商人,从广东梅县迁到江西,并在袁河两岸做茶油生意发家致富,尔后定居在尚睦村,建起了这幢客家风格的围屋。据邓氏家谱记载,尚睦邓氏为唐中和年间任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刺史邓襎之后。乾隆二十三年(年),邓家第三十一代邓勋随父辈从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迁居于分宜白田村。

  邓勋头脑精明,在袁河两岸做起茶油生意,并发家致富。此时的邓家,生意红火,人丁兴旺。邓勋生有三子,为邓成阜、邓锦臬、邓锦彪。之后,邓勋又携妻带子从白田村迁居尚睦村。嘉庆十年(年),邓勋第三子邓锦彪以三兄弟的名义着手建筑邓家大屋,开始置地建房。因二子早年死去,大儿子此时也已56岁,三兄弟又未分家,因此一切都由老三锦彪操持,共历时14年之久建成。为纪念死去的父亲,三兄弟在槽门外仿照当地祠堂的建筑风格建一门楼,门楼内挂一匾额“邓纯雅公祠”。

  百年老屋的保护与传承

  历经余年岁月,围屋已苍老陈旧。时至今日,年久失修、居住条件不完善的围屋已经“围”不住年轻一辈对外界的好奇与渴望,他们陆续搬出围屋,或到外地工作,或另外盖房居住。如今,在这个庞大的百年老屋只住着十二三户人家几十口人。

  令人痛心的是,在“十年浩劫”中,邓家围屋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记者看到,在屋内门窗的木雕上,许多艺术价值极强的人文类雕刻均遭到破坏。幸运的是,邓家围屋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早在年就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睦村委党总支部书记邓建平对记者说:“邓家围屋是祖先遗留给邓氏儿孙的一件珍贵礼物,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让里面的珍贵文物免遭失劫或破坏。同时,随着邓家围屋知名度的提升,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计划围绕文化旅游做文章,提供农家乐等配套服务,让更多的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指尖新余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j/1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