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宁德建设锂电之都山东这座城市找到了致

风口财经记者吕华

  《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中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拥有真材实料的人不用刻意宣传,自然拥有热度。当下,倘若我们以“李”代“锂”,形容热度持续高涨的锂电行业,也恰当不过。

  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便是最直观的证明。过去一年,锂电池概念股总市值超过6.万亿,直逼A股总市值的7%;锂电龙头宁德时代,从上市敲钟到市值破万亿,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增长速度堪比“股王”茅台。而在投融资方面,头部机构更是屡屡加码,锂电行业估值一高再高。

  “锂电疯狂,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头部企业满产满销,产能扩张提速。”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

  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企业的大规模扩张,从宏观角度来看,骤增的企业将会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又将为哪些城市提供新一轮致富机遇?

锂电造首富

  从某种意义上讲,锂电就是财富的代名词。

  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的福建沿海小城宁德说起。宁德,北接温州,南邻福州,在两个经济大市的“夹击”下,GDP体量不足亿元,常年处于省内末端,在本就有限的经济总量中,第二产业占比仅为38.1%,低于第三产业,因而被外界戏称为沿海“割裂带”。

  常年的经济掣肘,让决心发展工业的领导班子开始向外寻求“投资人”,而彼时已在香港手机电池领域小有成就的宁德人曾毓群,成为了当地政府最看中的一张“牌”。传闻为了说服曾毓群回家乡办企业,自年起,宁德当地官员便展开了持续3年的邀约和登门拜访,终于凭借执着的热情打动了有乡土情结的曾毓群。

  7年,双方签订协议,决定在宁德投资2亿美元,建设锂电池生产项目,年12月,宁德时代在宁德市正式成立。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逐渐享誉全球,上汽集团、格林美、杉杉股份等上市企业也纷纷追随宁德时代的脚步在宁德投资布局,更多的锂电新能源企业加速涌进,宁德一跃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重镇。

图源:视觉中国

  年,宁德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1%,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到93.7%,GDP总量已达.08亿元,成为全国GDP百强城市中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

  锂电产业开启了贫困小城的新时代,而纵观全局,它的造富神话远不止此。

  过去一年,宁德时代稳坐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首把交椅”,连续第5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冠军,预计最低实现净利润10亿元。其创始人曾毓群更是力压马云、马化腾,超越香港首富常青树李嘉诚,跻身新一任香港首富,3亿元的身家高于多个国家的GDP,真正做到了富可敌国。

  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各省首富中,福建首富曾毓群、安徽首富王传福、云南首富李晓明、江西首富李良彬、贵州首富邓伟明、青海首富肖永明,从事的都是锂电相关产业。

  同时还有很多市一级的首富,比如惠州首富刘金成、遂宁首富蒋卫平、无锡首富王燕清、茂名首富王明旺、桐乡首富谢伟通、富阳首富徐金富、桐城首富李缜,也都因为锂电功成名就。

  正所谓“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得锂者得天下,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谁是中国锂电第一城?

  锂电产业的造富传奇,也吸引了地方政府的入局。截至目前,福建宁德、江西宜春、江西新余、湖北荆门、四川遂宁、山东枣庄六座城市都已打出建设“锂电之都”的旗号。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城市适合发展锂电产业?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认为,发展锂电,当地廉价要素资源是首要考虑。“锂电是一个高耗能产业,要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绿电资源丰富且廉价,目前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该是中国西部地区。”此外,于清教补充道,发展锂电,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因此营商环境优渥、配套设施完善的南方城市也可担当此任。

  从目前我国的锂电产业分布来看,除以上六座未来的“锂电之都”以外,深圳、惠州和东莞也都是锂电重镇,而从各城市拿出的杀手锏中,也不难看出锂电产业“资源优先,技术至上”的布局逻辑。

  宜春锂矿资源丰富,拥有全球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和锂云母矿山;新余被誉为“世界太阳能之都”,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年来飞速发展;宁德、荆门、遂宁和枣庄则是依靠当地政策和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吸引了一大批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抢滩登陆;而深圳、东莞、惠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主中心,生产要素可在各大城市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发达的市场早已自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锂电产业链。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锂电“南下”的意味也很明显。从上市公司的省份分布来看,广东省以20家锂电池上市公司雄冠全国,独揽全国31%的企业占比;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省紧随其后,相关企业达9家;其余南方城市中,江西、福建各3家,安徽、湖南各两家。而相比之下,经济相对落后的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等北方省份则较为惨淡,相关企业数量要么是零,要么是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青海和西藏,居然出现了家锂电池上市企业,甚至还诞生了盐湖股份这样的千亿巨头。青藏高原上孕育着丰富的“特种盐湖”,其中盛产钾,锂,硼等稀碱金属,而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青海、西藏将牢牢占据资源优势。

进击的北方小城枣庄

  “双碳”目标叠加新能源风口,让发展锂电成为了部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良策,打造北方“锂电之都”,枣庄适逢其时。

  去年9月份,在“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枣庄市委书记陈平明确表示,锂电产业是枣庄在产业转型中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作为一座资源要素并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传统型工业城市,枣庄也完整亮出了自己的底气。

  枣庄,地处京沪大动脉的中间节点,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鲁南门户、交通枢纽城市,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最具活力、最富潜力的城市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枣庄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

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枣庄凭借区位优势创新产业链招商,派专员在长三角长期“驻点”,融入长三角信息大循环,确保遇到资源第一时间获取、遇到项目第一时间跟进,真正发挥链式招商先锋队作用,而这也是枣庄着眼于承接长三角高端产业转移大潮的具体表现。

  转身向南,拥抱长三角。过去一年,枣庄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承接长三角高端制造业的转移,这为锂电的加速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对符合锂电主导产业方向的长三角转移项目,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服务;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逐步形成由“龙头带动”到“链式聚集”、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的锂电集成发展态势。

  年1至11月份,枣庄市锂电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1%。目前,枣庄与吉利、欣旺达、保力新能源、天能等行业巨头实现招商对接,已拥有锂电企业35家,其中重点锂电企业19家,产品种类多个,产品在供应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同时,还广泛出口欧美、亚洲等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长三角高端资源的溢出效应下,一批重大锂电项目正在鲁南大地上加速崛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8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