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未来五年,新余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有
“十四五”时期
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
是我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
也是我市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发展的关键期
新余是一座工业城市
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如何规划?
9月23日下午,市政府办、市政府新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余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目标和举措。
一起来看——
“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把新余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强市的战略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工业领域“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实施三千三五工程,加速形成双核驱动、三园并进、“5+1”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省智能制造基地、全省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锂电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夯实“2+4+N”产业体系,推进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宜吉合作示范区“一城两区”建设。
▲记者赵春亮摄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远景发展目标为:全市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总量规模、产业体系、工业结构、竞争基础、创新发展以及风险可控等取得重大进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工厂、绿色制造广泛应用。总量、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工业数字化比重显著提升,新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基本确立,中部新型工业强市地位得以巩固提升,新余智造名片得以确立。
▲新钢公司热连轧生产线一片火热的生产场面。记者凌厚祥摄
“十四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为:至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5%左右。钢铁、锂电、电子信息、光伏、装备制造、苎麻纺织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其中钢铁、锂电、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冲刺0亿元、亿元、亿元。非金属新材料(硅灰石)产业、制鞋产业、消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
本次规划立足我市产业禀赋、资源禀赋和自然空间格局,对全市产业布局进行系统规划,战略性地引领全市工业发展朝着南重北轻、“5+1”融合、节点融通、四线串联的总体布局优化调整。南重北轻是指袁河沿岸及南面发展重工业为主,北面发展轻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5+1”融合是指5个县区和新钢公司分工协作,构成区域协同发展体系。节点融通、四线串联是依托沪昆、浩吉、袁河航道、环城路等交通干道,打造多条产业带,构建外延内联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体系。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赶制订单。记者凌厚祥摄
“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重点任务是:支持新钢、赣锋等龙头做大做强,力争形成钢铁、锂电二大千亿产业集群。支持赛维公司技改扩能,重振光伏产业;积极培育沃格光电、亿铂电子、盛泰精密等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推进分宜县麻纺产业园、渝水区无机非金属产业园、仙女湖区鞋业产业园建设,培育新兴特色产业。
钢铁产业方面,着力打造南部地区优质钢生产基地(新型钢材加工省级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基地、线材深加工基地、五金工具产业园),力争年营业收入突破0亿元。在做强主业的同时,重点主攻“钢结构,优特钢带、金属制品、电工钢”四大产业集群,形成以新钢为链主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格局。锂电产业方面,着力打造全球锂电高地,力争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实施光伏产业重振计划,打造成江西省光伏强市和赣西区域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目标是打造国内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目标是打造江西智能制造样板和中部地区制造强市;麻纺产业目标是打造全国麻纺产业示范基地。
▲资料图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将重点推进以下举措:
促进工业园区优质化。推进园区综合改革,实施满园扩园行动,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推进园区绿色安全发展。全力推动新余经开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力争新余经开区和新余高新区发展为国家级千亿级园区,力争分宜工业园发展为亿级园区,形成“双核”驱动、三园并进发展态势。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开展项目大会战,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工业质量提升行动,打造工业品牌。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G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壮大产业集群,力争过千亿产业集群达2个、百亿产业集群达到8个。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小巨人及单项冠军。
推进供应链现代化。依托浩吉铁路、分宜电厂及大唐新余二期机组,夯实能源保障。推进建设赣西物流枢纽和专业化物流园区,构建现代化工业物流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融合,重点打造新余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加快新余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对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实施低碳化改造,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发展壮大锂电、光伏、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积极培育低碳服务产业,发展低碳经济。
来源:新余发布
编辑:陈曦
声明: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
小编推荐
新余一学校周末补课单科收费元,合规吗?今天新余这群小精灵“闪动”深圳文博会!以投注方式刷单,新余一人被骗19万多!财政补助再提高!年江西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定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