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业创新提供坚强人才智
为更好地推进“百校联百园”“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两项行动计划,增强新余学院服务新余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12月22日,新余学院举办校地合作专项行动对接会。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陈文华,新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喻国杰,新余学院党委书记刘冬,新余学院院长史可,市政府秘书长傅水珠等出席会议。
董晓健在讲话中说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校地人才合作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校地人才合作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校地合作取得显著成绩。体现在:校地合作关系越来越“真”,校地合作载体越来越“实”,校地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得益于校地合作的发展,全市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产学研合作成果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新余学院为我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文化引领和科技服务,为推动新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当前,我市正处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建设“三区两典范”这一宏伟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最急需、最紧缺的核心要素就是人才和科技,它们是区域竞争中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是企业快速获取人才、科技资源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实现与新余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的高度,着眼发展,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校地合作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抓好校地合作工作开展。
董晓健指出
深化校地合作,必须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抓手,始终以抓项目的实绩检验合作的成效。新余学院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签约项目提供服务,保证必要的条件支持。相关企业要按照合作协议,为高校提供经费、场地、人员等应有的条件支撑。相关职能部门要注重检查落实和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特别是对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要确定专人、落实专责、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真正“开花结果”、惠及校企双方。同时,要围绕大局谋划一批项目。建设“三区两典范”,是我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性工作,也是我市加强校地合作的有效载体,要围绕市里这些重大战略,突出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环境保护、民生改善,规划和储备一批影响力、带动性强的高科技项目和三次产业项目。
董晓健强调
推进校地合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具体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作。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找准校地合作互惠共赢的契合点,携手并肩、凝神聚力,全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提升双赢。学院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结合企业、地方实际,强化专业集群建设,推进专业群与我市产业链的紧密对接,不断培育我市优势产业紧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解决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企业要加深对我市高校的认识,正确分析与本地高校进行合作的优势所在,主动加强与本地高校合作,积极探索委托研发、联合开发、订单培养等合作模式,推进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技术升级,实现管理创新。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继续探索搭建新的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为校企双方建立更加常态、稳固的合作对接渠道。要研究出台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校地合作的做法和成效,宣传校地合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校地合作带来的新变化,努力营造各个方面、不同层面参与、配合、支持校地合作的良好环境。
会上,新余学院与3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余学院相关二级学院与12家企业签署具体合作项目协议。
本文来源:市政府办黄铁梅、新余日报吴晓敏摄影:凌厚祥
本期编辑:邓先锋、姜美惠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