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征文选登建国70年新余市民营经济
建国70年新余市民营经济
发展的宝贵经验
市委党校王佳
摘要: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新余市作为江西省区域和人口小市,民营经济实力却在全省排在前列,必定有其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可循。本文将在新余市民营经济目前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发展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建国70年;新余市;民营经济;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余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期间,民营经济被消灭殆尽。改革开放后,新余市民营经济开始起步和腾飞。多年来通过构建多产业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及装备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截至年新余规模以上光伏企业17家,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光电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预计到年底,实现锂电产业链企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截止年,新余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在前列。年个体户数量增长%,私营企业数量增长%;民营经济对经济贡献率为64.8%,位于四小市第一、江西省第二。民营经济已成为新余市活跃度最高、增长性最强的经济形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再铸“工小美”新辉煌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鉴于此,在上文对新余市民营经济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笔者接下来拟将其与解放思想、亲清型政商关系、简政放权等六个方面关系作出分析。不图全面,只求自洽。
解放思想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①。新余市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不乏解放思想的真实体现。目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新余市政府立足新余,着眼全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中。年,新余市主动融入和推动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合作,成为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示范区。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合作是在政府推动下,积极引入民营企业和资本参与的政府与市场的跨行政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各地区利益划分等问题,这就需要新余、吉安、宜春等三市六县政府解放思想,以此破除利益壁垒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合作。新余市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是其民营经济发展快人一步的重要原因。
亲清型政商关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亲清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为民营企业发展解决“路”与“桥”的问题。一是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新余“仙女湖夜话”政企交流活动已连续9期在仙女湖畔举行,目前收集的条企业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建议都全部给予答复,办结率达到95%。市领导面对面听取企业家的需求,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为民营企业家安心发展打下了强心剂。二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在民营企业的交流机制。政府专门选派领导干部在企业挂点,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种挂点交流机制得到众多民营企业的支持。三是改善以往“重政策,轻落实”的现象。长期以来,省级层面出台的政策对新余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不适用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新余市政府各部门如总工会等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正如蒋斌书记所说:“亲商、爱商、帮商不是说在嘴上的,一万句口号不如一个具体的行动”,这是对习总书记提倡的“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有力回应,是新余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简政放权是破除民营经济发展壁垒的锐利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曾提出:在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地方,尤其要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只有在软实力上下工夫,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来落户,实现“凤凰涅槃”。习总书记早期的经济发展理念对新余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新余市通过规范行政审批、放管结合、规范权力、创新服务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具体表现在:从推行“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入手,实现新余市内各项服务项目统一办理,简化开办企业流程,从繁琐的各个环节审批不断简化,深化简政放权,群众只跑一次就能解决各项问题。通过深化简政放权,简化了开办企业的流程,缩短了办证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给新余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行政效率,是新余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锐利武器。
可控的经营成本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
企业经营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等。地方政府控制好房价、地租是保持民营经济稳定运行,留住人才和劳动力,创造活力城市的基础②。第一,新余房价一直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高房价会使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就需要更高的工资维持其生活水平,从而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因此房价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企业。虽然新余市近两年房价有所上涨,但相对于宜春、吉安、抚州等周边地市仍处于较低水平。居住成本低,是新余留住和吸引劳动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一方面原因;第二,为了吸引技术型企业落户新余以及孵化更多民营企业,政府在土地租金方面给予企业较大的优惠力度。比如一两年的租金减免或者优惠,以此降低企业租金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第三,在生产经营成本方面,对商业用电给予优惠。年新余出台政策规定各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写字楼等转供电主体工商业用电每千瓦时降低8.05分。电力成本的降低对新余市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利好措施。
产业聚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聚集能够形成产业间协同、合作,从而节省企业发展和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新余市近年来产业集聚程度不断增强,资源的整合优化效果显著,尤其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形成大企业与小企业优势互补的格局。新余市目前形成了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和装备制造四大重点产业,并围绕这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吸引和聚拢相关上下游企业,在各大园区如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光电信息产业园、在袁河经济开发区和渝水工业平台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并在园区内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节省企业生产和运输成本。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各大产业园正在不断整合,发挥其产业集群效益。
卓越的企业家精神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
企业家精神也是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正如蒋斌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企业家本人比企业所有资源的总和还重要”。可以说,企业家是决定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灵魂所在。一辈辈企业家们孜孜不倦,为实现新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奋斗。就如赣锋锂业的李良彬,从几间民房的厂房做成了上市公司,其公司研发的电解催化氧化除杂技术、摄氏度以下真空蒸馏除钠技术及装备、高品质超薄锂带和铝合金及铜锂复合带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渝州绣纺的张小红从下岗女工到创办企业,带领一批绣娘致富;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余丹鸿经历艰苦创业历程,其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打印机硒鼓生产基地。新余优秀民营企业家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正是缘于他们不断创新、敢于担当、奉献社会的企业家精神,新余市民营经济才得以蓬勃发展。
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间的合力,推动了新余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余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为江西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实现中部崛起贡献一份“新余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忠明.人类史上厥功甚伟的“补短板”——中国民营经济40年大崛起大发展之我见[J].新民营经济研究,(3):37-52
[2]罗知.打造活力城市与新民营经济发展[J].新民营经济研究,(3):-
来源:市委党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