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江西这个家庭不简单,一家12口8

宁宏昌,男,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政协退休干部。

宁宏昌在北京接受“全国最美家庭”表彰

多年来,宁宏昌立家训、树家风、严家教,教导儿孙乡邻为党增辉、为人尽孝,全家四代同堂,12人中就有8人是共产党员。

他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多个日夜言行如一,为三位老人撑起一片艳阳天;他劲撒爱的种子,通过一单单汇款,为他乡“亲人”送去无限温暖。续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忠贞的信仰、优良的家风、美满的家庭,浇灌他晚年幸福之花悄然绽放。今年5月,宁宏昌一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光荣称号。

宁宏昌的各类捐款存根

立家训,他用虔诚与执着铸就共产党人的无私丰碑

宁宏昌为他乡陌生“亲人”汇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多数退休者为此意境虽好,但又万般无奈的名句感慨时,老宁却有着独特的诠释。他说:“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退休了也要多为党和人民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情真意切地道出一位老党员忠诚坚定的信仰。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他向组织一次性交了元“特殊党费”,并从年开始每年缴纳元“特殊党费”,以资助贫困党员。当得知崇仁县在建设饮水工程后,他又慷慨捐出了一个月退休金近元。

老宁家四代同堂,12人中就有8人是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家长和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把保持先进思想作为党员的起码标准,时刻叮嘱家人:党员的先进思想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年汶川地震,举国同哀,电视机前的宁宏昌看到灾区群众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灾区官兵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场景,他心急如焚,叫来妻儿子婿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率先捐款元,在他的带动下全家共捐款1万3千多元。玉树、芦山、鲁甸地震,他又各捐出元。

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宁宏昌受到习总书记“值此危难时期,尼泊尔是中国亲密友好邻邦,中国人民愿向尼泊尔提供必要的援助”的话感召,主动捐款元,寄去一位中国耄耋老人的绵绵深情。

对于在报刊上结识的“远亲”,老宁照样用和煦春风般的爱温暖他们的心。年7月,他在报纸上看到“新余一清华博士欲休学救父”,随即抄下救助信息,顶着炎炎烈日,几经周折汇去了元。“丰城段潭乡涂传清瘫痪其妻患肝硬化”,“乐安增田镇黄胜才一家三口重病”“东乡在校女大学生王亚芳罹患淋巴癌”……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篇篇报道牵动着他的心,由于路途较远,老宁让一单单汇款插上爱的翅膀,送去无限希望与温暖。

老宁处处以善待人,用自己的言行绵延爱的力量。这些年,他从微薄的工资中省出5万多元,先后捐资捐物帮助贫困人士40多人,多次。

树家风,他以高洁的操守传承清新的人生境界

宁宏昌和他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良好的家风是家教的“左膀右臂”,直接影响着家庭精神、品德、行为的传承,对后人有着强大而深远的浸润力。岁月更迭,在宁宏昌优良品行的熏陶和传承下,家庭成员融洽相处、互敬互爱,工作上恪尽职守,生活中乐善好施。忠诚和奉献赫然成为宁家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结婚数十载,老宁和老伴陈秋英相互尊重、恩爱有加,是子女之榜样。在宁宏昌工作的40多年中,夫妻分开时间有一半以上,但他们没有因聚少离多而感情疏远,各自肩负好家庭职责,心更贴心、情更温馨。数十年的相濡以沫,老伴默默地支持着他的事业。而面对老伴,老宁满是感激,他将满腔的爱和愧疚融为朴实的言行,点点滴滴嘘寒问暖,相偎相依。

家中但凡遇上大事要事,老宁都以召开家庭民主会的方式,主动和全家上下商议,全家各司其事、各美其美,儿孙满堂、互敬互爱、常相聚首、其乐融融。

老宁生活勤俭朴素,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旧房子,没有卫生间,也没添置过新家具,甚至一辈子都没办过生日喜事。老人八十大寿时,儿女按习俗打算为他办个生日宴,老宁婉拒并向孩子宣布了自己的“八项规定”(不攀比;不发请帖;不宴请;不点歌;不打扰在外亲戚;不浪费社会资源;不麻烦他人;不增加人情消费负担)。而对身后事,他也提前做了安排:考虑人情文化,送礼限在21元以内,不送花圈,不绕道送行,沿途禁鸣鞭炮,告别仪式从简,不宴请,不向组织提要求。

“勤俭不浪费,把钱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不辜负党的信任。”这是老宁说的最多的话,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儿孙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小孙子结婚时,只请了媒人等两位外人,婚房就设在老宁那“80后”的旧房子中。

眼下孙媳妇要抚养小孩,没有卫浴设施很不方便,而且房子为斗砖结构,历经30多年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老宁心存愧疚,赞同了孩子们翻新重建的想法。但由于地处城区,他又一次召开了家庭民主会,形成统一的重建意见:党员是群众的行动标杆,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申报,不僭越组织纪律,不给政府添麻烦。

经过全家多年努力,“以德立家,清正节俭”的宁家家风恰似葵花向日之隽永。

重家教,他把最好的思想“嫁给”了行动

宁宏昌时常去敬老院看望宁春莲老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家风”蔚然成风,“好国风”也会蔚然成风。宁宏昌讲究清廉,认为廉洁是作风,更应是家风,并贯穿在整个家教之中,时刻要求儿女为仕要“克己奉公、俭朴勤政、毋蹈贪黩、不可一毫妄取于民”。

在大家眼里,作为县里的老干部,老宁给妻子找份轻松工作当属小菜一碟。然而,他的爱人一直在企业工作,直到企业破产都没有挪动过岗位。

老宁家附近有一名干部,儿子失业,生活艰辛。老宁了解到其中的困难,便四处奔波,帮其儿子解决了就业问题。事后,那位干部给老宁送来个装有一大叠钱的“信封”就匆匆离开。老宁发现后当即把“信封”物归原主,并严厉地教育了对方。

《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十余载,老宁用一言一行,默默升华了炎黄子孙孝老爱亲的人性之美。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亲人”许多都未曾谋面。

年4月,72岁的宁春莲带着8岁的养女,敲开了老宁的家门,一见面,便嚎啕大哭起来。原来,宁春莲一家无房无地,老伴去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艰难。老人四处求助无果,整日以泪洗面,甚至几度想轻生,邻居见她们母女可怜,便叫她找老宁试试。

了解情况后,老宁伸出了援助之手。之后的8个月,他奔波40多次,找了9家单位,帮助她们办理户口和低保,解决养女上学问题。老人的心逐渐平静,找回了生活信心,但老宁的帮助却没有停止,带老人看病,带领儿女们帮老人做家务,天寒给她们送食送衣送炭,这一帮就是14年。

老人的养女出嫁后,老宁又出钱出力,把老人安置到县敬老院颐养天年。暖暖的温情,点亮宁春莲老人的生命灯塔,也在养女心中植下感恩的种子,长大成家后,养女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的时间回到敬老院看望老母亲。平日里遇上他人有困难,养女也时常伸出援助之手。

老宁帮助的远不止宁家母女,巴山镇章兴和夫妇都是年近70岁的盲人,和读小学的女儿租住在一间破旧的公产房里,由于房屋地势外高内低,全家深受风湿之苦,而且是靠低保维持生活。老宁得知后,先是想方设法帮他们换房,但因房源不便于盲人生活和小女孩上学,便自掏腰包请人用水泥沙石将房子地面抬高,让这个家又“晴朗”起来。

多年来,老宁都是按自己独有的“三部曲”过传统佳节,从无间断。前两天他都会带上红包和生活物资,第一天上章兴和家,第二天去敬老院看望宁春莲和其他老人,而第三天才是陪家人过节。

亲人,是最温馨的呼唤。老宁赋予它更深刻广泛的内涵,素未谋面的贫困人士是亲人,朝夕相处的乡邻也是亲人。在老宁的老家黄家村,只要说起老宁,无人不晓,如果没有老宁带头出资出力的艰辛付出,没有他挨家挨户的仔细丈量,没有他顶着消瘦的身体成天泡在工地,就无法改变脚下那11条雨天烂如泥浆、晴天尘土飞扬的艰难巷道,更不会有如今曲径通幽的平坦村道。也正是在他一言一行的“传染”下,黄家村乡邻和睦,言谈举止谦逊恭让,为人处世处处考虑左邻右舍的感受和利益,邻里间争相热情帮助他人,村头巷尾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崇善好德之风。

冬去春来,往返更替,宁宏昌无怨无悔地在平凡的生活轶事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价值追求,以德立家,以爱传家,以爱小家不忘大家的精神,以爱人胜于爱己的情怀,书写着风采灼灼的动感人生,谱写着无比美丽的夕阳华章。

责任编辑:汪潘倩颖

大江网

号:dajwjx

回复“新闻”,进入

回复“问政”,进入

回复“爆料”,进入

回复“时评”,进入

回复“论坛”,进入大江论坛客户端

回复“手机报”,进入客户端

爱我请点ZAN~喵~!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26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