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正在热议,新余发现一桃花源多家中

说起心中的美好生活,很多久居闹市中的都市人不外乎:“农夫,山泉,有点田”,或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山环抱、山泉在侧、良田肥沃,说到这样的田园生活,很多人跟小新一样,想到的是《桃花源记》,眼前浮现出一个人:“陶渊明”。

如果陶渊明穿越到现代,还能遇到这样的桃花源吗?他的田园生活还能如此悠然自得吗?

 归隐地点: 

首先,环境一定要风景优美而且远离喧嚣,不能穷山恶水,更不能太挤,一到黄金周就人从众,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静自在,不能在闹市区和大风景区,乡镇村庄为宜。

 归隐活动:

有十几亩地,八九间(草)屋,自己种点菜,和志同道合的好诗友建个群,搞个联谊会,写写诗,发发朋友圈。除了种点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蔬菜外,还可以做做自媒体,生活才叫惬意。

 归隐环境:

所以,基于陶渊明的日常活动,归隐环境除了风景如画清静自在外,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否则哪有心情以诗会友?比如公共文化建设完善,村容干净整洁,村民怡然自乐,民风朴实和谐,也就是要求村里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扎实有效。

风景如画、清静自在

文风鼎盛、民风朴实和谐

基层党建扎实有效?

新余还真有这样的地方,不信你看↓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是的,就在新余良山镇下保村!这不,昨天,下保村引来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江西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的围观,他们来看啥?这次又发现了什么新亮点?

(3月28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江西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专程来余,集中采访报道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五强”村党总支书记代表胡云华。)

走进下保村,记者们看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沿着村道漫步,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主题文化墙图文并茂,文化展示馆古朴典雅,儿童娱乐园、健身广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记者在参观下保村文化展示馆)

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乡村,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在“领头羊”胡云华的带领下,下保村从农村环境、特色产业、乡土民风、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用几年时间使得整座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这里是穷山恶水,而现在山清水秀,成了全国最美宜居示范村。

(下保村村民)

(央广网记者胡斐

我已经来下保村三次了,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这里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住在这里是一种享受。

(以“和、孝、德、礼、信”为主题的7个村小组的主题文化墙,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谚语、顺口溜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孝义故事、文明公约等,把文明新风尚吹进新农村。)

对这种“图画上墙,观念入心”的效果,记者们纷纷点赞。

下保村有这样一位书记,是我们的幸福。

(下保村村民)

在村里随便找个人问,都会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下保村村民)

以前在外打工,回来一次村里就大变样一次……

(下保村村民)

村民们都说,胡云华是飘扬在小山村的鲜红党旗,以村委为家,把群众当亲人,让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打造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党建工作样板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致富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4A级乡村休闲旅游村。

也难怪,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社务委员任江华说:“下保村的社会治理非常成功,这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范例和生动体现,也是落实新余市加强‘五强’书记建设的范例。希望随着‘五强’书记建设的推进,会给新余乃至江西更多的农村基层建设带来更大的变化,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有胡云华这样的“五强”书记(即强政治、强能力、强管理、强自律、强素质),相信新余的桃花源会越来越多!!来新余的桃花源走一走,假装自己是陶渊明,约吗?

领导说过了

一个5分钱

月底领导给小新算到工资里。

谢谢大家!

来源:新余日报

供稿:记者王帆陈玉霞

编辑:王莉值班主任:陈玉霞

投稿邮箱:xinyuapp

.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20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