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吃路边小吃的都是不怕死的一位城管说
(以下文字以第一人称简述)
城管这行干久了,时常恍惚以为自己到了科幻世界。经常会有联合执法、联合检查的行动,和工商、卫生的兄弟们一起干活儿。有幸去过几次一些食品的加工厂,几乎崩溃了。那东西,光看着就觉得不可思议。关键是那味道,难以想象……真的!夏天的时候夹杂一股闷不啦叽的霉味。经历了几次这种场面,我甚至有了这样的想法:
能做出这些东西的人都是神人,
能把它们卖出去的人都是强人,
能把这玩意儿吃下去的人都是完人(吃多了肯定玩完的人)。
1、切块水果
无照小贩的食品卫生水准,完全不是你能想象的。有的本身就是某些传染病的携带者,最夸张的是一个艾滋病患者。
他是卖盐水菠萝的,手上被菠萝扎得全是血口子,可还是很敬业地往盐水里泡菠萝(顺便也泡泡伤口)。过路人全不知道他是个艾滋病携带者,还买得挺欢。
我亲眼站在他摆摊的路口数着,10分钟卖了六七个,也搭着天气热,生意非常好。
我不是个歧视艾滋病患者的人,我上医院参加志愿活动,但那一刻真的特别震惊。我问那个管片的同事,怎么能让他就这么摆摊。
那同事说,第一,没人敢理他;第二,摆摊卖这个,总比卖毒品强,不犯法;第三,这个事是不许声张的,因为一旦曝光会造成社会恐慌。
卖切块水果的小贩还有很多不卫生的习惯。他们停车切瓜的时候,刀一般会插在一旁的水果上。而一旦要骑车移动摊位,刀就不能插水果上了,身上也不好放,他们就习惯于把刀叼在嘴里,骑着车走动。
2、糖炒栗子、摊煎饼、煮玉米
一天下午,不知谁干活儿回来,大库门口堆了一堆糖炒栗子,医院门口的一个老乡帮给铲了。
这帮人有某种传染病患者——他们是一帮子亲戚,就住在这个辖区的地下室里。社区对他们的情况掌握得很清楚,居委会告诉我们的情况,应该基本属实。
医院门口卖糖炒栗子、摊煎饼、煮玉米,还有一个机动的摊儿(夏天卖水、雨天卖雨伞什么的)。医院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医院里的人,生意挺好。
医院里都是病人无所谓。但你错了,这医院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它是给孕妇、产妇、儿童诊疗的。奉劝诸位准爸爸、准爷爷奶奶们,孕妇吃的东西,千万要小心。别听她说就想吃糖炒栗子,你就急着奔到门口买。上商场买吧,门口那个真不干净……
你要说他们诚心害你,那倒也不是。他们原本就没有这种卫生习惯。全家10口人,用一个盆洗脸洗脚。我就亲眼见过,一家卖灌饼的3口人住一个8平方米的小屋,一个盆子,晚上给孩子接尿,白天涮涮洗脸,完了给你和面。你问他,他说我这绝对干净,我都涮过了,还用了洗涤灵!
3、麻辣烫
再来就是麻辣烫。麻辣烫和火锅都有个共同特点,讲究老汤(火锅汤做法不同,这个就不谈了)。麻辣烫要想讲究老汤,就得不换料的整天煮。
我总结,麻辣烫就是不脏不香。简易小摊没那么好的条件,把汤还给你捞干净了再炖,一般都是前一天有什么渣滓,后一天还接着煮。
就我亲眼所见的,在这里看见过黏痰,拿勺崴出去,接着煮。烟头也有过……
最常见的一种,常吃麻辣烫的肯定干过,拿出来咬一口不熟不入味,带着哈喇子又放回锅里去了。
4、炸油条
那天早晨起来,跟无照烤白薯的纠结了一番,回来时大L那组人正进门。他们跟无照炸油条的发生纠葛了。大L的制服被弄得全是油,进来就脱衣服、找洗衣粉。我说:“你找炸油条的要,他们肯定有(炸油条里放洗衣粉已经是潜规则了)!”
大L骂骂咧咧地说:“现在都流行搁尿素了,洗衣粉神马的都是浮云!”
5、烤串
再来说说烤串,有位叫“云中麻雀”的网友算了一笔账:
以上是听一位小贩讲的,这个小贩是卖盗版盘的,他听隔壁烤串摊子的老板说的。属于道听途说,但很给力。
其实,大部分路边小吃都不是为了吃饱,而是吃风味。像烤白薯、糖炒栗子之类的,都是零食。至于糖水菠萝之类……吃饱了就别嘴馋了,尽量选择干净地方,单调点儿就单调点儿。男的能攒钱,女的能减肥,还健康,多好!
看完还是觉得有些震惊,喜欢吃可以自己做,卫生健康,又丰富生活。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人民日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ly/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