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救,是求援请为新余的勇敢坚守提供一
作为新余人,也曾苦恼家乡的无名。说起自己所居的这个小城市时,“新余,在哪里?”人们往往一脸犯懵。没想到,新冠状病毒疫情一来,特别是“超级传播者”影响甚众,竟让新余出了名。得承认,腊月二十八发布第一例病例起,不知别人是否和我一样,一边紧张,一边看着确诊数字逐日增加,一边听着耸听的传言,恐惧和焦虑不可能不在我身上蔓生,一度还被“如果我能活下来”的可怕念头纠缠……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我开始平静了。凶险疫情,让我看到家乡的另一面。疫情,就像狂风吹散沙子,现出许多蒙尘的黄金……时穷节乃见,这场疫情,让我看到芸芸众生咬紧牙关便超越了庸常生活。认识的,不认识,那些扔进茫茫人海中连涟漪都泛不起的普通人,那些平时活着只为活着的底层百姓,这时候宛若脱胎换了骨,向着疫情逆行,刹时就迸发出了高尚、坚韧和自我牺牲的品格。这世界,没有踩着七彩霞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而在我的新余,不无悲凉色彩的英雄壮举,很多是因防护用具短缺逼出来的。医护人员首当其冲,一开始时最为艰难,后来医护资源虽有缓解,可依然得省着用,他们不得不将海外捐来购来的“万国牌”防护品,想方设法组合得勉强达标,就义无返顾地穿上,无畏无惧地去接受实战的检验。我问过一名医生,说你怕吗?他说,怎么不怕,可该上还得上,我相信老天会偏爱勇敢善良的人,我们进去近一个月了,不也没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吗?再问他,你怪吗?他说,怪谁,这个时候谁都拼了命。他们不怪领导,市里领导也戴一次性口罩,医院、隔离点、封闭社区等高风险场所督导检查。他们不怪保障人员,就这些东西也是冒着感染风险“抢”来的。他们不怪捐赠者,防护用具标准五花八门,可这都是海外华人的拳拳赤子心……医院,可江西最先治愈的四例确诊病例中,有两例就是新余的。截止9日,新余已治愈18例,确诊死亡为零,按《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确诊患者人均床位数(人均床位数值越小表明医护资源越少)只有8.4,治愈17例的岳阳的床位数有35.3,治愈35例的南昌的床位数有28.9。新余是怎么做到的?!这用科学分析恐怕难以解释,只能用信念来诠释了——医护人员是用生命去承载病患生命的托负,他们是在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疫防线。我只有双手合什,祈祷苍天继续垂怜这些善良无畏的人。要不然,苍天何其为天!疫情突出其来,全国哪里都缺医疗物资。新余的采购人员绞尽脑汁,四处出击,他们都不说“买”而是用“抢”来表述。不论价格,不论资金,不论程序,只要三证齐全,先“偷”进来“抢”进来再说。听说哪有企业还在生产,他们马上去蹲守,听说哪有海外渠道,他们马上去拜访,哪个环节受阻,他们就得马不停蹄去疏通……一个亲戚就是采购大军的一员,从进入春节就开始奔波,因为领导每次都给他下“买不到就别回”的死命令,更因为他自己也觉得,买不到就愧对医护人员,无颜见江东父老,他甘愿顶着风险去跑,碰到打款不及时,甚至还得个人先垫资。我只能叹口气,告他路上注意点!国内“抢”得差不多了,就“抢”国外的,这时方知海外华人华侨是多么地热爱祖国。前几天,他说好不容易抢了件防护衣。今天,却又带着哭腔说,国外航班要停飞了。我喜欢将家乡形容成温婉秀丽的江南丽姝,现在看来,并不尽然,新余的柔情似水之下,立着的实则铁骨铮铮。恍然发现,不见硝烟,却遍地英雄,英雄原来离自己只有咫尺之遥:他们是全部回到社区,严防死守的党员。他们是白天奋战一线,深夜归家为保护家人而主动隔离的公职人员。他们是在卡口、车站、医院忙碌的志愿者……这一次,这一时,作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针砭时弊的平头百姓,我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何为同呼吸、共命运。实行交通管制了,实行社区封闭管理了,城市似乎切换到暂停模式了。市民都呆在家中,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再说了,能省一个口罩是一个口罩,留给那些冲在前面的人吧。这样的自律和约束,是我在这个城市头一回见到。大街小巷的顿时空寂,让我们的心却是满的,眼眶也是满的。“封城”消息传了一天又一天,可新余至今仍敞开怀抱。说实话,我希望不要封,尽管不封城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新余从来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这时候最能检验成色。哪怕再难,对这世界也要温柔以待,留一盏灯光,给风雨交加的赶路人。我们愿意,为坚守一座城应该恪守的价值观而承担!我也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不再恐惧,与勇敢者为伍,我获得了穿越死亡的勇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毫不怀疑,如果极端情况出现,我们会战至赤身肉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情况似乎变得越来越严峻,既然这么难,何不求救呢?事实上,新余也开通了官方接受社会捐款捐物的通道——对于打落了牙也要住肚里吞的新余人,这已非常罕见。只是,官方的告急很快就湮没在网上众多告急之声中,新余受到的
上一篇文章: 新余市ldquo40件民生实事rd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w/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