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渝水从神经末梢促进充分就业
「本文来源:新余日报」
本报记者陈玉霞刘平珍
今年年初,渝水区城南街道茶山口社区居民刘菊梅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城南胜利北路步步高超市(帝王店)负责纸类产品导购。对刘菊梅来说,这份新工作“离家近,收入也过得去”。这份工作源于今年3月份渝水区劳动就业服务局联合全区54个社区和11家企业开展的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所作的努力。
刘菊梅所在的茶山口社区曾是下岗职工最多的社区之一,今年则跻身于省级充分就业社区之列。近年来,渝水区将就业服务“触角”延伸社区、村委这一基层“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就业,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截至日前,渝水区共有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7个,市、区充分就业社区15个。
没有“中间商”企业社区直接“牵手”
“本地人多、人口密度高;下岗职工多,灵活就业的需求高;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将近五分之一。”谈起社区的基本情况,茶山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曹迎芬用“三高”来形容。茶山口社区是渝水区城南街道最大的社区,也是一个老旧小区聚集地,所辖区域由人民北路以西、胜利北路以东、抱石大道以北、解放东路以南围成一个“大方框”。上世纪80、90年代,这个“大方框”是整个新余最繁华的区域,然而伴随着企业改制等因素,辖区内圆钉厂、锻压厂、锁厂等三十多个企业相继倒闭。据统计,该社区多人口中下岗职工占比达三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而社区是民生最基础的单位,也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居民缺啥?是就业培训,还是岗位信息?居民会啥?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社区最清楚。”渝水区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人说。为此,区劳动就业局牵头建立“渝水区园区缺工企业与社区对接群”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w/1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