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各地实践站广泛开展亲情连线帮扶项

编者按:6月23日,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印发了《关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完善“亲情连线”等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出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聚集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设立“亲情连线”等方式,搭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与其外出务工亲属的联系交流平台,为群众提供“亲情连线”“综合服务”“心理疏导”等帮扶项目。《实施方案》印发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迅速响应,布局建设“亲情连线工作室”,及时把贴心暖心的“亲情连线”服务送进广大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及其家人心坎,获得广大群众的纷纷点赞和好评。为交流工作经验,“文明江西”将以专刊形式,陆续刊载11个设区市推进“亲情连线”行动的做法及成效。

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亲情连线”行动,在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亲情连线工作室”,为辖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服务活动。

渝水区

连日来,渝水区城北街道北湖社区“敲门嫂”为留守才老人、留守儿童开展“亲情连线”文明实践活动正在积极开展之中。辖区内92岁高龄的独居老人汪鸿泽子女一直在国外工作,老人身边只有护工在照料,得知这一情况,“敲门嫂”志愿者来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同子女提供远程视频“亲情连线”活动。视频通话中,北湖社区党总支书记为老人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同子女分享了收到荣誉的喜悦之情。老人激动地说:“社区就是我的家,给我家的温暖。”通过这样一次视频通话“亲情连线”方式,汪爷爷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爱和来自社区的温暖。

为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的志愿者精神,关爱辖区留守老人身心健康、慰藉心灵。7月10日早上,渝水区城南街道双凤楼社区“敲门嫂”来到辖区留守、行动不便的老人——86岁的伦淑兰家中,“敲门嫂”亲切地与老人聊天,并用手机,通过视频,连线到她在吉安的儿子、媳妇与孙子,老人高兴又激动。志愿者还帮助老人擦桌子,给她修剪指甲,按摩肩膀,打扫房间卫生。这样悉心的关怀,让老人感动地流下热泪。

分宜县

为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增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分宜县凤阳镇大路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组织留守儿童来到农家书屋开展“让阅读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增进交流、促进友谊的平台。

分宜县湖泽镇闹洲村志愿者袁忠平来到上铁坑村小组,开展亲戚连线活动。在留守儿童袁凤宇家中,袁忠平掏出手机,打通远在浙江义乌务工的袁细生视频电话。“爸爸你上班辛不辛苦,要注意休息啊”“不辛苦。你在家里要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认真学习,有什么事记得打电话或者叫这个叔叔开视频”。父女俩互相关心的温情话语,让这样一次亲情连线显得格外有意义。

仙女湖区

近日,仙女湖区河下镇组织志愿者在礼珠村、平川村开展“亲情连线”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来到留守老人的家中,与老人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并通过视频实现与子女的“云”上连线。

“儿子,还在工作吗?快到三伏天了,你出门在外要注意身体。”“那你国庆回家吗?我准备你爱吃的墨鱼汤。”礼珠村的张连英奶奶在志愿者肖海连的帮助下通过视频电话看到了在外打工的儿子,满眼都是惊喜和喜悦。72岁的杨奶奶是礼珠村村民,儿子在外打工,平常都是一个人在家。由于不会用智能手机,平常只能等着孩子们主动打电话回来。“非常谢谢你们,我已经快半年没见到我儿子了。今天能看到我儿子真的好高兴!”当天,还有礼珠村的袁会英老人、平川村的廖生英老人打通了子女的视频电话。志愿者利用“亲情连线”搭建起了留守老人与远方子女的沟通桥梁,让他们“云”上叙说亲情,实现老人的团聚梦,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推荐阅读

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刚刚!江西疾控发布紧急风险提示!

最高元,这里有份大奖等你来!

来源:江西文明网

本栏目编辑:陈晗子

作者/来源:赣州南康检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w/10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