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篇七市委组织部长的三点
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江西组工微讯开设“小康路上”系列专栏之组织部长篇,通过讲述组织部长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认识感悟、生动实践,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今天和小微君一起来看看新余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的扶贫故事和感悟。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新余市委常委
市委组织部部长
赖国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根据市委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我挂点联系新余市渝水区鹄山镇,重点是抓好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坑里村的脱贫工作。从年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差,村民除外出务工外主要靠传统种养业为生;到如今村里产业兴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达60多万元,村庄整洁美丽,贫困户喜笑颜开。几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年度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我想我们的责任,就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韧不拔,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鹄山镇坑里村地处渝水区北部,距城区37公里,与宜春高安、上高接壤,有2个村小组,户人,党员51人,其中贫困户20户41人。截至年底,鹄山镇坑里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市已有户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8%;全市包括坑里在内的17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近四年来,我们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把脱贫攻坚这一历史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追忆昨天,每一个欢笑、每一滴汗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经历、每一句感谢,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换将不如激将,激将不如逼将年,我初次走近坑里村,只见村庄杂乱,道路坑洼、房子破旧,一些村民还住在危旧房里,调研了解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第一印象”让人揪心。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告诉我,脱贫攻坚要成功,必须紧紧地依靠村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和村书记这支队伍。再次来到坑里村,我问村支书黄草皮:“今年计划干几件事啊?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什么想法?”“听领导的话,按照上面的要求办”黄草皮说。“你要听党的话,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结合本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接着说。“嗯,嗯,想是想,我们这一没钱,二没资源,怎么发展啊.......”黄草皮书记有些信心不足。黄草皮虽说是年底上任的老书记,对村里情况也很熟,但真正让他出点子、想办法,他却显得捉襟见肘。其实,鹄山镇当初为快速破局,曾几次动过“换将”念头。我考虑后不同意,一则草皮书记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熟悉情况不说,群众基础应该也没问题,且未听说他有什么不廉洁的反映;二则刚刚换届不久,现在又要换人,对组织影响也不好。我当时想,换将不如激将,还是激发他的斗志为好,用一段时间再说。人心齐泰山移。我给他出了3个点子,即练好2项内功、用好1个帮手。一是把党建责任扛起来,推动党内生活严起来实起来,使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发挥出来,把党员队伍带起来。二是将工作思路理出来,把每年要做的大事列出来,一条一条“抓起来”,逐条逐项抓落实。三是请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忙,帮着出主意、搞协调、抓落实。“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还特意叮嘱他,“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找我或打电话给我,但是工作不能落后,每次来我都要看到村里的新变化。”“请部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部长这么关心我们村,再干不好,我没脸见部长了”黄草皮说。后来他告诉我,村里以“主题党日”为抓手,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现在班子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党员凝聚力、向心力也提高了不少。党员也主动参与到“党建+颐养之家”“党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作中来,为村里中心工作分忧解难,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几年来,村里的工作也逐渐有了起色,该村扶贫产业搞得风生水起,新农村建设、“党建+颐养之家”“拆三房、建三园”等农村重点工作接连获得全市先进,村书记还获得了全市“五强”书记、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坑里村新建成的农民休闲广场)几年来,为了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我坚持每月必到一次村里,每次必到结对贫困户家中家访;每年还要在村里召开2次现场办公会,召集有关部门、镇村干部参会,调度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我还经常告诫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要牢记责任使命,要求他们对照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逐一梳理,查缺补漏、补好短板、强化弱项、抓好班子、建强队伍。近几年来,镇党委通过出台督导考核办法,召开每周例会,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手段,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年该镇脱贫攻坚年终考核获得渝水区第一,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年以来,该镇还主动处理履职不到位的干部,约谈了1名镇班子成员,分别处予了3名村干部通报、扣分、罚款处理,防止党员干部思想滑坡、干劲消退。扶贫感悟: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组织是“牵头者”,党组织书记是“主心骨”。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尤其要牢牢扭住党组织书记这个“牛鼻子”,既给“阳光雨露”,又常“修枝剪叶”,让他们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同时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干部选任奖惩的重要依据,督促和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脱贫攻坚上来。
扶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大家知道今年蘑菇基地产生了多少效益吗?”市委组织部驻坑里村第一书记周源同志满心欢喜地说。“多少啊?”村民激动地问。“有30多万呢!”周源大声告诉大家。接着,村干部把分红发给每位村民股东(即贫困户),最少的有元,最多的有元,一共给20户贫困户发了元。贫困户高兴坏了,直夸“党的政策好”,都说“这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啊”。这是贫困户分红大会的一个场景,发生在年12月4日,是鹄山镇坑里村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还专门予以了报道。(年坑里村贫困户分红大会现场)四年前,坑里村的老百姓守着一亩三分地营生,村里既没什么资源,更谈不上支柱产业,村干部即使想干事,想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也限于村级财力,只能是饿着肚子做梦——空想。我常常对乡村干部讲:“脱贫一定要有产业支撑,如果你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脱到最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几年,我们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保障,还解决了村里没钱办事的问题。拿坑里村来说,年下半年,通过市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坑里村开始和本市农业龙头企业欣欣荣公司合作,采用“公司+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兴建38个种植大棚,发展香菇种植,年集体经济收入就增加了5万多元;20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当上了股东,身体好的还投工投劳,到蘑菇基地做事,男性一天80块钱,女性一天60块钱,真正让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年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蘑菇产业带来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到10多万元。年,村里扩大投资,在20个种植大棚内增设6层蘑菇层架,还新建了5个恒温大棚。经投资改造,每天的香菇产量达多斤,采摘高峰时期一天可以达到多斤,年纯收入可达35万元。(坑里村产业扶贫基地蘑菇长势喜人)此外,村里还建起光伏扶贫电站,平均每年可为贫困户带来4万元的收入。为支持十三五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省管补交党费30万元,作为纯资本投放到上市公司赣锋锂业的子公司新余聚龙再生资源公司,每年年底以15%的比例分红,村里每年可获分红4.5万元。近年来,为彻底解决村里没钱办事、脱贫无产业支撑等问题,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年,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党建+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依托新余新兴工业城市优势,提出“以工哺农”发展新思路,整合市、县两级涉农、基层党建等资金1.6亿余元,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通过购买标准厂房出租、投入优质企业或委托工业园区经营等途径,为各行政村获取稳定的分红收益,实现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万目标(其中渝水区还为辖区内每个省级贫困村整合扶贫资金万元,在工业园区投资购买标准厂房出租,按照10%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即每个村每年可新增收入20万元),年分红最多的村获益达30多万元。年上半年,整合扶贫、移民、帮扶及社会资金1.3亿元,新搭建扶贫产业97个,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据统计,年全市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合计约万元,其中年收入5-10万的村个,占60.9%;10-20万的村个,占26%;20-50万的村36个,占8.7%;50-万的村11个,占2.7%;万以上的村7个,占1.7%。扶贫感悟: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如果不能持续,不能稳定,脱了贫还是有可能会返贫。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黄国顺,现年79岁,是我结对的贫困户。他家生活十分困难。家里5口人,自己是三级肢体残疾,妻子习五妹73岁,儿子黄金生50岁,三级智力残疾。儿媳潘洪平38岁,二级智力残疾。只有他的孙女黄琴,体力智力均正常,今年18岁,年结对时在中学念书。(与习五妹、黄金生促膝交谈)初次去黄国顺家,他对我们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穷人。万万没想到,部长竟然来了我家。”“老黄啊,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的决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指挥的工作。市委市政府安排我跟你结对帮扶,是我应尽的责任。以后有什么事,跟我们说。”我紧接着说。他开始时还有些拘谨,后来我们去得多了,也慢慢敞开了心扉。他说:“有干部在,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既不愁吃也不愁穿,看病还有保障呢。逢年过节,你们还会来看我们,比走亲戚还要勤哦。我现在啥都不愁了,就是我那孙女,还在念书,希望她以后能有出息啊。”“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以后家里还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我说。老人家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孙女,因为她是黄国顺家唯一的希望和未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琴从小就很懂事,并没有被家庭的困难所压倒。现实反而令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努力向上。这几年,她不但在学校认真学习,在家也积极为父亲分担家务。年中考,黄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新余四中。成绩出来后,黄琴心中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去理想的高中学习了,担忧的是自己上高中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家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赖部长,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但您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平时没多少收入,几个大人还在吃药。现在马上面临孩子上高中了,听说一年可要大几千甚至上万!这可咋办啊?”他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不怕,有党委和政府关心。小孩读书的学费和在学校的生活费,我会想办法解决”我说。“谢谢你们,我真的很想靠自己的能力,利用暑假赚取自己的学费,也帮助家里分担一些经济压力。”在一旁的黄琴急了,赶紧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告诉镇干部,“黄琴很懂事,明白人要自食其力,我们要想办法,帮她完成自己的心愿。”由于正值暑假,鹄山镇文化站每天来看书的学生比较多,站里一个管理员经常忙不过来,正好想找一个人去帮忙。于是镇里就安排了黄琴到文化站帮忙,这样既可以让她帮助家里分担学费,又可以给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谓一举两得。“有这么多帮扶干部来帮助我们家,我真的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我会珍惜这难得的暑期学习机会,以后在学校更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再次去黄国顺家,黄琴十分感激。一转眼三年过去了。黄琴今年参加了高考。刚考完不久,我马上来到他们家,询问她考得怎么样。“我考得很不理想,才考分,离本科二批录取线还差2分。”她闷闷不乐又不好意思地说。“那你今后有什么打算没有?”我用试探的语气问。她说:“我决不会气馁,我已经报了高三复读补习班。如果运气好的话,本科走得了,我也想早点去上大学!”我说:“好的,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你!因为你已经成年了,长大了!”这几年,通过我们全面扶贫帮扶,黄琴领到了高中每年元的助学金和0元的“春蕾计划”补助;黄国顺及儿子儿媳办了残疾证,他家吃上了低保。他们家每年种植的瓜果、蔬菜,我都负责帮他们销售;他们在家门口的蘑菇产业基地实现了就业,去年领到了扶贫产业1万余元的分红;还申请了危房改造金,对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黄国顺一家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收入也大幅增加,年人均收入达到元,顺利实现脱贫目标。扶贫感悟:扶贫最重要的是“精准”,必须根据贫困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才能有的放矢。而教育是阻断家庭代际贫困的最佳途径,每一个参与脱贫攻坚的党员干部,都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和照顾,让他们茁壮成长,让他们知道责任与感恩,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