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钤名人黄公真人
生平介绍
黄公真人(-)又称黄真君。姓黄,名希璋,字石丘。法号紫云真人。北宋临江军新喻县长乐乡(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观巢镇)茂山村人。他因缘际会,得到二位高道指导,自己又勤奋修行,于是修行得道。他曾经成功地借雨抗旱,临终之时又留下了转鼓陵的佳话。当朝廷危难之时,他显身助国,力退金兵。由此看来,他是新余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宋钦宗封为黄公真人。
明师指路,自修得道
黄真君家乡在新喻长乐乡茂山村,这里的黄氏始祖为黄元福。宋哲宗时,黄元福迁徙到湖头茂山之南。黄真君为始祖元福公三世孙,黄真君的父亲名行仁,为人善良朴实,名如其人。母亲张氏淑慈贤德,敬信神灵,“每晨礼拜天香,遐迩称善。”庆历元年()正月八日,黄家居室被紫云罩住,焕发出迷人的光芒,这是当地百姓从未见过的祥瑞之兆,到了正月十七日子时,黄真君便出生了,家里给他取了个乳名,叫新孙,意为新添的孙儿。真君自幼机敏聪颖,不像一般的儿童,面相庄严,孝敬父母。他的父亲在兄弟中最为厚道,曾把先人的产业毅然让给兄弟。一般来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真君父母的善行义举对真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君刚满13岁时,“知太上道教之法,明养生玄旨之术,历览古今,父师皆奇之”。一天,父亲让他在仰岗(今新余城北的仰天岗)山脚放牛。二位高品玄谈、氅衣道履的道士迎面而来,他们以拂尘轻抚着真君的胸膛,然后其中一位道士指着真君说:“此子可导引救济生灵之术.”真君非常机敏,一闻此言当即长跪不起,虔诚礼拜,希望二位高道做他的师傅,并明明白白地指导他的修行。二位高道见其道心如铁,赤诚可嘉,于是把神咒、令旗、画角传授给他,并挥手说道:“你的牛丢了很久了,赶快去找啊。”真君于是顺着二位高道所指方向去找牛,走了还不到两三步,突然警醒过来,等到他回头再看,两位高道竟然无影无踪,一下子从人间蒸发了!顿时,他恍然大悟:“这不是仙家,也是神人啊!”他拿着从二位高道手中接受过来的仙道法器,试着挥舞使用了一番,非常顺手合意。当他沿着牛的蹄印寻牛时,发现了所失之牛就卧在三殊石一带。他环视四周,将牛叱起,自言自语道:“此间石列三台,僻静无垠,正为修道之处,莫非天地为吾所设!”数百年后,大理学家、大教育家梁寅也对三殊石的环境赞不绝口:“后山宝盖侵云,前朝三阳俯伏;左列遮天旖彩,右布屯云鼓镜,台石壮神,灵山逼秀。”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此后,黄真君搬到三殊石一带居住,日夜修道。他唪诵神咒,蹈舞旗角,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在他清修之时,附近石岭有只山禽总来模仿。他觉得奇怪,看着山禽说“我想抓你,却无法飞升。”山禽似乎明白他的苦衷,飞了过来,上翔下冲,左盘右旋,时而鸣叫,时而沉默,就像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神雕教导杨过练剑一样,好像在引导真君登空。真君于是神志合一,恍恍惚惚,痴痴迷迷,就在不知不觉之中,身体变得像鸿毛一般轻盈,成功地飞升在石岭的上空,应心随意,倏若造化。眼看山禽飞进山泉旁的石窍之中,真君自信地说:“它能飞走石中,我也可以。”话音未落,人已飞入。为此,他十分感谢这只山禽:“夺吾神此禽,益吾道此禽也!”这时,二位高道分手不到一年,他已初步得道。但他并不满足,为了使道行日臻妙境,他回家拜别父母,说:“孩儿恐怕要承担不孝之罪,因为我修道尚余未完成,当入山遍访名师,以求道行精熟啊。”于是他毅然在他初步得道的地方——仰岗三殊石与乡亲告别。
唤雨降旱,魂归仰岗
黄真君人山访道后,返回家乡,时常为当地百姓谋幸福,北宋皇祐四年()家乡发生旱灾,茂山村村民千方百计地祈求降雨,却毫无效果。这时,真君挺身而出,他告诉村民:“老天爷不下雨,难以通过祈求的方式得到雨水,我设法借来海水,以解公救旱情好吗?”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啊!”于是真君凭借自己的道行,大施法术,果然在规定的期限内借得海水之雨。乡亲们见水丝遍挂禾苗之上,愈加觉得真君神妙可信,纷纷向他礼拜,甚至在数天之内为他建起了生祠。一般的人物是死后才入庙配享,而真君在生前就被立庙祭祀。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啊。明永乐十三年()黄真君七世孙黄士能曾邀请同窗好友梁寅同游该庙,梁寅曾为新生的朱明王朝制礼定乐,对庙祠的环境要求十分清楚,他在看了祭祀真君的庙祠后,十分高兴地拉着黄士能的手说“此驾驭之地,兴替有常,出祠前有七星湾,松阴覆道,石径磐空,飞崖绝磴。绚目怡神。”关于该祠的创建与变迁,后来有了三种说法:一说是该祠后来与仰天庙合而为一,供奉着袁州仰山龙神萧大介、萧济二王以及黄真君;一说是该祠原是祭祀真君的,后来增祀萧大介、萧济二王,一说是先有供奉龙神蒲大介、啸济的仰山庙,开始时香火不怎旺盛,后来因黄真君幼时到这游玩,该庙才变得神奇,天早祈雨马上就会降雨,非常灵验。综合三种说法,我们可以得知黄真君与萧大介、萧济都有唤雨降旱之功,将三神合祀在一座庙宇中也是有其道理的。
嘉祐八年()七月十五日子时,黄真君仙逝。临终前,他嘱咐家人不要用木棺埋他,要以鼓为棺,将鼓棺抬出,让其任意滚动,鼓停之处便是入葬之地。家人依其遗言,将真君遗体封尸鼓中,让鼓棺滚转。鼓棺转动之后,不是顺着地势向下滚动,而县向上往仰岗跳转七八里路,当滚动到他的母亲坟墓附近的黄节堎时,鼓棺就停下来了。此地就是现在仰天岗南麓蟠龙岭,即新余烈士陵园西面。当时黄真君的家人为其孝行所感动,就在鼓停之处将他埋葬。真君与母亲生前为母子相依相亲,死后母子相望,佳城(坟墓)相望,真是羡煞后世母子!乡民为纪念这件美事,于是就称真君的下葬之地称为转鼓堎。元末明初的江西文化名人梁寅在考察转鼓棱后,赞叹不已:“真君神人也!此地龙透联珠,幛腾宝鼎,堂启三阳。”他对黄真君挑选这样的风水宝地作为长眠之所是由衷地佩服!
显身助国,得封真人
黄真君的传奇经历和美妙传说,给新余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就涉及到新余市城北的一座屏障式的祖山一一仰天岗。仰天岗原名仰岗、仰山,意思是地势高也,其名繁化始于北宋末年黄真君显身助国的义举。宣和七年()金兵在灭亡辽国后大举侵宋,逼围北宋京师汴京(今开封)、张孝纯、孙祤出兵都未能取胜,情况危急。这时,早在62年前就已仙逝的黄真君突然显身助国,只见他“手持令旗,画角舞蹈阵前,金人退阵”。宋徽宗见金兵被击退了,于是召见黄真君,问他是什么人?真君于是说:“我是新喻仰岗道人。”第二年为靖康元年,钦宗继位,奉旨敕封黄真君历君为“仰天岗开山得道护国孚惠石丘黄公真人,赐额仰山孚惠灵祠”。从此,仰岗这个地名中间加了个“天”字,这个天字既代表了黄公真人的护国神功,又代表了浩荡的皇恩,表现了君王有难思良将的一种心情。从此,新余的仰岗便叫做仰天岗了!
▼
来源:新余市图书馆
作者:聂朋
参考文献:《新余历代名人》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图书馆》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新余图书馆在哪里?乘车路线路线一:乘路、路、路至体育中心(站)。
路线二:路至文化中心(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