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牵挂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019/5774579.html

  她是社区老人们口中常念叨的“丫头”“闺女”!

  她是88岁老人愿将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的19万元存款托付保管的人!

  她常说,“我们天天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我们做好了,老百姓就会认定党和政府做好了。”

  一面锦旗道出了居民的心声:“细雨润物无声一心为民,信任源于真诚无比荣光”。

  其实,她只是一名极为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平凡但不平庸,17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一线,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特别是空巢、独居、孤寡老人更是她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她,就是新钢街道环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彭敏,也是社区出了名的“敲门嫂”。

  7月15日,笔者见到彭敏,暗暗惊讶看似并不高大反而略显瘦小的身躯,怎会蕴含如此满满的正能量!

“丫头啊,这两年多亏了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钢街道环山社区是老旧社区,房屋大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室内面积多在30-50平方米之间,现有居民户余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二,而且子女或在外务工,或搬到新小区,大都不在老人身边,平日里的饮食起居只能靠自己。如何让社区老人们过上更加安宁快乐的晚年生活?来到环山社区工作后,彭敏就将辖区内的空巢、独居、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时时牵挂于心,常常敲敲门、问个好,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年,刚来到环山社区不久的彭敏,得知在环山南村21栋居住的83岁的王巧生是一位孤寡老人。恰巧老人居住的楼栋与当时社区办公场所隔得不远,于是每天上午上班前到老人家里去敲敲门,成了彭敏雷打不动的例行工作。有时工作任务急,彭敏就站在老人家门口喊“王大爷、王大爷……”,得到老人回应后才放心离去。这个习惯彭敏坚持了两年,直至年底,王巧生远在江苏无锡的侄子将他接回老家生活。   时隔多年,王巧生离开时的场景彭敏仍然历历在目,临走时老人紧紧握着她的手说:“丫头啊,这两年多来你天天敲我家门,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家里会出什么意外,我心里清楚得很。如果没有你,这两年我都不知道如何度过,多亏了你,真的非常感谢你!”“交给你,我放心!”

  对于存款,大家一般都是自己小心保管,但环山社区一位88岁老人却将毕生积攒的19万元交给了非亲非故的彭敏……

  居住在环山北村15栋的97岁老人沈永健和88岁老伴顾相兰,两个儿子远在上海、深圳工作,无法照料两位老人,成了社区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彭敏主动承担起了义务照顾老人的工作,时不时敲敲门,上门看望。

  年4月的一天,正在家里吃中饭的彭敏接到了网格义务辅助员的电话,说今天去敲沈师傅和顾阿姨家的门,敲了半天两位老人还是没来开门,在门外叫他们也没有任何回应。彭敏听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放下碗筷赶到二老的家中。当彭敏打开房门,屋里光线昏暗,按开电灯一看,吓了一跳,只见顾阿姨不小心摔在了床和沙发的夹缝中间,整个人困在里面动弹不得,只能发出痛苦、微弱的呻吟声,沈师傅也由于之前摔伤了腿一直躺在床上无法活动,正急得说不出话。见此情景,彭敏赶紧拨打,及时将医院进行治疗,并联系上了远在外地的两个儿子。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沈师傅终因年岁已高去世,留下顾阿姨孤身一人。

  由于顾阿姨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无法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经再三商量,老人住进了渝水区城南办东风管理处老年服务中心。

  顾阿姨生病住院期间怀里一直揣着一个陈旧的铝盒子,里面是她和沈师傅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的19万元定期存单,住院时不放心,揣在怀里睡觉都睡不着。彭敏看望老人时特意问:“顾阿姨,这些钱您交给谁保管放心啊?”老人想了一会儿:“交给你,可以吗?”“交给我,您放心?”“放心!”

  面对老人的这份信任,彭敏很是感动,承诺一定会保管好这笔钱,照顾好顾阿姨。随后,彭敏与顾相兰的两个儿子签订了协议,老人在养老院每月的费用,她按月打到养老院的账户上,细心地保管好每月的银行转账凭证,做好明细记录。同时,彭敏和社区其他“敲门嫂”定期到养老院看望老人,整理房间、聊聊天,节日里送点牛奶、水果。“我新余没有家人,她就是我的家人。”养老院里,顾相兰常常紧紧拉住彭敏的手对其他老人说。

  顾相兰老人离世后,彭敏及时把老人托付的剩余款项12万元全部交还家属,在彭敏的协助下,老人身后的相关事宜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年3月2日下午,彭敏收到了远从上海寄过来的一个邮件,打开一看是一面写有“细雨润物无声一心为民,信任源于真诚无比荣光”的锦旗,这是已故老人两个儿子寄来的。

  对于彭敏来说,锦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肯定,一份鞭策。“为民解忧暖人心,至真至诚显真情”,年8月29日下午,又一面锦旗送到了彭敏手中。这面锦旗是社区已故百岁老人郑淑文的侄孙郑世忠送的。郑淑文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住在新余,其侄孙郑世忠长期居住在浙江宁波。因此,彭敏成为老人家里的常客,时不时上门帮她搞搞卫生、买买菜,陪她唠唠嗑、听她诉诉苦讲讲年轻时的故事。年7月老人过世后,彭敏主动联系帮助解决房屋拆迁过户等繁琐事宜。送锦旗时,郑世忠动情地说:“谢谢您!谢谢社区的‘敲门嫂’!我姑婆在世时你们悉心照顾,过世后又事事为我们考虑周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只能送一面锦旗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她比亲闺女还要亲!”

  “在社区工作,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否则很难得到居民的信任,工作也就无法开展下去。”这是彭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环山南村22栋的李少友夫妇是辖区内的空巢老人,老人共有2个子女,儿子在广州成家立业,女儿很少回家,老伴王阿姨早年瘫痪在床,一直都是靠已87岁高龄的李少友每天陪在身边照顾。李少友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如今由于年纪大,有些痴呆,与人正常沟通有些困难。彭敏便时常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他们老两口有什么生活需求,李少友也习惯有事来找彭敏。家里灯泡坏了、电视遥控失灵了、用电欠费了、下水管道堵了……诸如此类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是彭敏张罗着解决。

  王阿姨的身体一直是彭敏最为牵挂的。有一年夏天,老太太因天气热、被子厚中暑了,李少友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彭敏,彭敏赶忙联医院。针对王阿姨这种情况,彭敏时常组织“敲门嫂”上门为老人提供常规身体检查、理发等服务。因此,两老逢人便说:“彭敏比亲闺女还要亲。”

  今年88岁的陈八指也是环山社区的一名孤寡老人,身边无儿无女又没有退休金等收入,是社区典型的“三无”人员,日常生活全靠一点低保金度日。好在老人家身体还算硬朗,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都能自理,有时甚至还种种菜锻炼身体。平日里,彭敏总是会带着几个“敲门嫂”来到老人家洗洗碗,搞搞卫生。老人最爱吃红烧肉,彭敏便时不时给老人带一点五花肉,每次看到她提着猪肉来看自己,老人总是乐得合不拢嘴。随后,老人定要到菜园里拔一点自己种的菜,硬要彭敏带走。

  什么是不简单?能把一件件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一桩桩容易的事都做实,就是不容易!敲门,虽然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但彭敏十七年如一日甘当“敲门嫂”,敲响千家万户的门,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居民服务、为老人护航,敲出了人间真善美,敲出了浓浓社区情,敲暖了最美夕阳红。

(作者:何智勇张青青王玉思)

来源:精彩渝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60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