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比湖南落后原因是
湖南和江西是中国最接近的省份,所处纬度一致,自然禀赋相似,文化风俗也极为相近。
谈起为什么湖南要比江西发达,很多江西人总是避重就轻的解释:其实是南昌不如长沙造成的刻板印象,其它城市江西并不差,农村条件还要强于湖南。
差距只是在省会,果真如此吗?
对比一下两省各城市年的GDP,江西各城市的GDP明显低于湖南各城市、
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江西的城市就是没有湖南那么容易聚集人口。
终究原因是湖南尊重城市自然发展的规律,而江西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
比较古今赣湘,江西区划已割裂历史和民众
我们翻到明朝时期江西和湖南的行政区划图。对比一下现在两省的经济活跃地区。
湖南是京广线沿线经济最发达,江西是浙赣线沿线经济最发达。
我们可以看到湖南现在的城市选择几乎和古代没差,由北向南,明朝时期岳州府(岳阳),长沙府(长沙),衡州府(衡阳),郴州(郴州),现在的地级市是,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湖南多出的湘潭株洲,不但没有阻碍到上级长沙,反而形成一体化增强了城市影响力。历史上响当当的衡阳、岳阳、郴州,现在仍是经济重镇,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野。
再看一下江西由东向西,明朝时期,广信府(上饶),抚州府(临川),南昌府(南昌),临江府(樟树),袁州府(宜春)。现在的地级市是,上饶,鹰潭,抚州,南昌,新余,宜春,萍乡。相比历史,江西新冒出了3个,临江府则消失了。除了南昌,经济基础较好的,都是历史上没有名号的;历史有名号的,穷得叮当响。
而且,还有建昌府(南城)、南安府(大余)、瑞州府(高安)、南康府(星子)等4府不复存在了。
湖南的城市,以前一个府,现在就是一个地级市,而且占据最好的区位,因此这个城市才得以完整,有着足够多的资源去供养这个城市。即使是多出的城市(株洲湘潭),也由更高级别的城市(长沙)带领,因此不会恶性竞争,这就是尊重着自然规律的发展。
江西的城市,以前一个府,现在可能两三个地级市,或者两三府成为了一个地级市,各自不服气,互相争夺可怜有限的资源,而且区位差,怎么样发展就是不聚人气。不仅经济的割裂,也带来了文化的割裂,“内斗内行”已成为了江西人的本性。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少有的在江西成长起来的省委领导,原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在《江西老表》一文中就感慨:“内耗,耗掉了江西老表的元气,耗掉了江西老表的精力,耗掉了江西老表的自信,使江西老表始终构不成一种整体的合力。”
当前,江西内耗依旧此起彼伏
广信府分出了上饶和鹰潭,本是一个地级市的地盘搞出两个,各自恶性竞争如何做的大?
在安徽绩溪的帮助下,上饶成为了高铁枢纽,这么多年下,除了自己出资参股弄来了些良莠不齐、弱不禁风的汽车厂,留下个巨大的金融风险点,也没有啥大起色。和湖北襄阳等相似地理区位、历史底蕴、交通条件的城市相比,简直是矮子里的矮子。
鹰潭市以前只是贵溪市的一个镇,那么巴掌大的地方,鹰潭和贵溪两市的市区竟然反向发展。鹰潭市一度想把贵溪市撤市设区,贵溪市的群众强烈反对,去拦堵铁路,闹得最后把鹰潭市委主要领导都逼走了。
饶州府被整进了上饶市,成功地在江西经济地理上创建了两个新词,饶州府核心区域的“鄱余万”,广信府核心区域的“上广玉”。两个区域的争斗是全方面的。是不是上饶人不重要,重要的是“鄱余万”人还是“上广玉”人。
“鄱余万”毕竟没有主场优势,“饶州府”故地是“山有林麓之利,泽有蒲鱼之饶”,江西最肥沃的土地,多万人口,几十年的争斗下,“鄱余万”成了江西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之一,可怜了曾经的“七县之会饶州府,景秀江南鱼米乡”。
除了饶州监狱这样的负性词,已经基本在区划地名找不到历史的痕迹。两千年历史的饶州被支离破碎、毁之殆尽。
而饶州府下辖的景德镇从一个镇摇身一变,成为了设区市。在任何一个有鄱阳网友和景德镇网友存在的网络论坛,两方永远在互相对骂。
瓷器这样一个沽名钓誉、毫无科技含量的骗钱行业被摆上如此高的地位,这就注定了“环江西”的遭遇,注定了江西只能成为周边地区的“粮仓”和“公园”。
乐平曾经是江西十强县(市),强扭给景德镇市,底子那么好,被毁得一塌糊涂。乐平有近90万人口,在全省排第7,昌景黄高铁竟然不在乐平设站,预留的乐平站在鄱阳县凤岗镇,不过,最终还是取消了,乐平民众的咒骂声此起彼伏。
袁州府掌管赣西数县,区域连为一体,却被一分为三,搞出了宜春、新余、萍乡三个设区市,三地各不相让,中心城市更是越来越小,成为了江西版的潮州、汕头、揭阳。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在考取功名时,尚是袁州宜春县人,在析出分宜县后,便成为了袁州府分宜县人,现在又成为了新余市分宜县人。
首要恶果,就是文化和认同上的崩盘。萍乡人跟着湖南人跑了,民间“脱赣入湘”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袁州文化在新余人那里,成为了神话故事。袁河、袁州等皆得名于汉朝大儒袁京,在新余那里,是因为传说人物袁水清。然而,对宜春来说,还在上个世纪作为县级市的时候,城市规模被死死得摁在“双16”(16平方公里建成区和16万人口),为此,为了发展,寅吃卯粮,把城市里的袁州古城墙等历史遗址拆的一干二净。
广东已经在积极推动潮汕三市合并,谋划建设粤东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然而,江西呢?目前正在推进的新宜吉合作试验区更是对赣西分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省委书记刘奇提出的“支持宜春联动萍乡、新余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背道而驰。
历史的古宜春县,析出了樟树、新余、分宜、芦溪、安源、上栗、湘东等7个市县区,最终留给今宜春市的,就只有袁州区(古宜春县剩下部分),却强扭了丰城、樟树、高安给宜春市,没有人文交流作为前提、经济交流作为基础,宜春行政区划调整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干部群众何来凝心聚力的干事创业激情。
新余市计划经济时期因钢设市,只有一县一区、万人口,区位禀赋并不好,为了活下去,专门盯住周边县市“吸血”,比如,把高安市英岗岭矿务局总部“一锅端走”改名新余矿业公司,等等,上头也各种资源砸进去,特别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蒙华铁路“N型弯”。成为设区市快40年了,就留下了赛维亿债务、33.11亿元财政水份等一个又一个的大窟窿,以及一座“收缩型城市”。
武功山整合反而让有关各地干群更加割裂,发展最好的且和其他市县不冲突的明月山景区被强行加上了武功山,成为了江西武功山—宜春明月山景区,占有大武功山景区60%地盘的吉安安福武功山景区,被强行改成了江西武功山—安福羊狮幕景区,然而萍乡武功山,还是叫江西武功山—萍乡武功山景区,而宣传的时候,却只使用萍乡武功山的招牌,竟然还去评国家5A级景区。萍乡武功山、江西武功山,傻傻分不清楚。网友们都在问,明月山景区是萍乡武功山的一部分吗?安福县是划给了萍乡市管了吗?武功山整合,能走多远还未知。
吉安府的庐陵文化是江西文脉的顶梁柱,历史积淀的文化和资源不好好去利用开发,却总是去“截胡”井冈山的资源,井冈山大学、国家级井冈山经开区、国家级井冈山农业科技园、井冈山出口加工区等等从字面理解,本应该是井冈山市的,竟然都在吉安中心城区。
现在,“吉安”仅停留在了历史中,少有人知晓“庐陵欧阳修”,但是,全国人民都以为井冈山市很富,其实井冈山市政府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为此非常反感政府,认为政府就是假大空,这么“富裕”井冈山还被安排了个贫困县的帽子。
抚州府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名人辈出,被称为才子之乡,最能代表江西的地方,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被忽视了,导致穷得在省内都毫无存在感,更别提在省外了。从国外著作翻译回来,Fuzhou一词,虽然指的就是抚州,但99%的会被翻译成福州。吉抚武温铁路是走原抚州府的政治文化中心临川,还是原建昌府的政治文化中心南城,在当前抚州市的干部群众中,又撕开了一道口子。建昌府的中医药文化和产业,仅靠南城这一小县来整合资源搞,“建昌帮”的快速衰落是不可以避免的。临江府的“樟树帮”同样难以幸免于难。
南昌府已经是贬义词。一提起南昌,几乎所有的江西人都会想到“南昌鬼子”。进入高铁时代,上饶到南昌、杭州的时间是一样的,九江到南昌、武汉的时间是一样的,赣州到南昌、深圳的时间是一样的。没有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这些地方的人会去哪里?
九江府和南康府并在一起,同样的,原南康府的星子、永修等地的被压得动弹不得,星子甚至连名字都被改掉了,千年南康府荡然无存。现在永修等地民众要分家划走的呼声一波又一波。昌九工业走廊干了20年,把江西坑惨了,究其原因,南昌府没有向心力,九江府想当老大,南康府两边都对着干,除非把首都搬过来,哪能压着住这些民众。
小结一下
除了人口因素外,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禀赋江西皆不落于湖南之后,为何城市发展出现如此之大差异?况且江西落后于湖南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
分析个中原因,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分裂的行政区划和割裂的地域文化,直接导致江西城市形成不了发展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被稀释。
区划已经成为阻碍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绊脚石,理顺区划调整问题尤为迫切!
欢迎来到“不以江西谋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的开放平台助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随身智库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