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原来叫新余县史志
沙土公社位于城北面2公里处。西北与观巢公社交界,南与县城和袁河毗连,隔河与珠珊公社相望,北靠下村公社,西接河下公社,东邻水西公社。总面积56.07平方公里。辖12个大队,个生产了,个自然村,户,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人,均汉族。
沙土公社以原沙土乡驻地沙土村而得名。解放前夕属一区沙土、送桥乡。解放后属城区沙土、送桥、宝平、富塘乡。合作化时有贯早、沙土、富塘、堆上、送桥等初级社转为18个高级社。年成立沙土公社。年与送公社分开。年又合并为沙土公社。
本社地处县城郊区平原,西北属丘陵地带,南部袁河环绕,孔目江从西北边境,主峰九龙坡高程.3米。浙赣铁路横贯中部。上新铁路、上新公路自南向北,并行穿过西部。新欧公路纵贯于西部。
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浙赣铁路以南系河谷冲积平原,水足田肥。北部丘陵地、除孔目江外,还兴修了小(一)型水库1个,以及九成坡水库和老东坡水库。现在耕地面积21,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粮食年产10,,斤。棉花年产7,担。因人多田少,在搞好农业的前提下,大抓工副业和多种经营,以副养农,工副业收入将近半数。社办企业不断壮大,有农机厂、电站、纸袋厂、林场、茶场、园林场、机制砖瓦厂等。职工人,年完成年产80.5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现有社办中学1所,小学12所,教职员工人,学生人,境内有县办中学1所,教工72人,学生人。医院1所,医务人员25人,病床6张。
[桥背大队]紧靠公社驻地西面,与新余火车站毗连。南以浙赣铁路为界,西部有公路纵贯,东北有孔目江环绕,全境属平原地带。辖16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户,2,人。耕地1.亩。解放前属一区附城乡。解放初属城区沙土乡。合作化时,由堆上、毛家、贯早、桥背四个初级社转为沙土高级社。公社化时属沙土公社沙土大队。年分为堆上、毛家、贯早、桥背四个大队。年分为堆上、桥背两个大队。以原驻地桥背而命名。
长埠堎大队驻地。座落长带形的山坡下,故名。浙赣铁路横贯于南。新(余)欧(里)公路穿越于西。66户,人。[林氏族谱]明天启年间,大材由闽之漳浦县迁居畲土(今沙土)。清康熙间,第四代荣公由畲分迁于此。林书诚:本村人,民国时期任东乡、贵溪县长。
履祥里座落长埠堎东北1.3公里田畈中央,东北紧靠孔目江。46户,人。始居李姓。[李氏族谱]十三世祖宝珍,号祥里。南宋高宗年间,由潭溪迁大沙陂上首(即李祥里)。日李祥理者,因公姓号而遂名其里也。后廖姓继居,因谐音更名履祥里。廖姓于清康熙年间,从沙陂下舍迁此。后在黄姓迁入。
桥背位于长埠堎北面1公里平地上。东北靠小溪,新欧公路在村西通过。40户,人。[辉溪李氏族背]祥里后裔于南宋初,由履祥里迁辉溪桥(今桥背)。辉溪桥重修于明正统八年,村背桥而建,故名。
松山位于长埠堎西北0.5公里山坡上。南接新余火车站,新欧公路从村西穿过。40户,人。[喻邑曾氏族谱]曾晖居广东平阳县东岭铺,后子孙辗转迁赣州会昌。明嘉靖年间,由会昌迁此。村建松林坡上而得名。
七家山位地长埠堎北偏东0.7公里田畈中央。浙赣铁路横贯于南,孔目江支流环绕于东北。70户。人。[林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世华兄弟沙土分局。因始居漆姓,傍山建村而得名,后谐音演变为七家山。林自立。现任抚州地区农业局长。
贯早紧靠长埠堎东面0.3公里田畈中央。村南靠新余火车站,村北小溪向东南汇入孔目江。户,1,人。[章氏族谱]清顺治年间,添锡由县城东门章家迁此。有邹、杨、傅、文、张、施、胡姓聚居。原名贯庄,传说是贯姓庄田,后改贯溪,三易其名为贯早。
[东陂大队]位于长埠堎北面5公里山坡下。上新公路穿过东部,孔目江环绕于西南,全境属丘陵地。辖10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户,2,人。耕地2,亩。解放初属河下乡。年属东陂乡。合作化时由矮岭、东陂、太坪三个初级社转为东陂高级社。公社化时为东陂大队。年分为东陂、太坪两个大队。年合为东陂大队。
东陂大队驻地。村处小溪东面的山坡上,小溪截流筑陂,故名。东靠上新公路。含坑头,52户,人。秋屋45户,人。堎上54户,人。三村共户,人。[东陂王氏族谱]宋太宗年间,宪重从县城西门徙居于此。其元孙,智、仁、勇兄弟于元明宗年间分居,智居丘陵山坑之首,名坑头。仁居旧屋(秋屋)。勇居丘陵山坡上,名堎上。后有黄、陈、邹、彭、詹、刘、施、康姓迁入。
黄家山位于东陂北面1公里山脚下。东靠上新公路,北邻下村公社。41户,人。[黄氏族谱]清康熙年间,嘉痒从遂川县杨芬迁于此。
矮岭位于东陂西面1公里仰天岗东麓,东西小溪夹流,向南注入孔目江。65户,人。[石洲刘氏族谱]元至元年间,诗兴从石洲迁于此。全村有彭、陈、喻、刘黄聚居。仰天岗绵亘数里,村建于支脉较矮的山岭下,故名。
刁坑位于东陂东面1.5公里山坑里。三面环山,西靠上新铁路,东北靠下村公社。16户,92人。[罗埠邹氏族谱]州一世积功于清雍正年间,从下保徙居于此。原名邹坑,以始居邹姓建村山坑而得名。后邹姓迁走,詹姓继居,以谐音改称刁坑。詹姓于清乾隆间,从白布分居。
山仔上位于东陂东偏南0.5公里山坡上,故名。四周丘陵起伏,夹于上新公路与上新铁路之间。20户,人。[喻北太坪廖氏族谱]清乾隆年间,鼎公由太坪分居。
太坪位于东陂东南0.5公里处。村东紧靠上新公路,孔目江三面环绕。85户,人。[喻北太坪廖氏族谱]明洪武年间,推一由太目迁居于此。村建于平坦草坪上而得名。
袁沙位于东陂东南1公山脚下,西靠上新公路。6户,35人。[白竹山龚氏族谱]清康熙三十六年,土贵从福建汀洲宁化太平迁于院山下(今袁沙)。村座落于孔目江东岸,此处田园系沙质土壤,取名园沙。因谐音简写为袁沙。
萝卜里位于东陂东南1.4公里平地上,村西紧靠上新公路。20户,人。[罗埠邹氏族谱]明嘉靖间,文鸾自庐陵西村迁下保(今界水公社)。传至35世灿壁,于清乾隆八年由下保分民。始居罗姓,建村于孔目江畔的码头旁,故名罗埠里。后罗姓绝,邹姓继居,以谐音演化为萝卜里。
[堆上大队]位于长埠堎北面2公里田畈中央。孔目江环绕于东北边境,西部新欧公路通过,全境属平原地。辖12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户,1,人。耕地2,亩。解放前属一区附近乡。解放初,属城区附城乡。合作化时由堆上、宁家、夏家三个初级社转为沙土高级社。年由堆上、桥背、贯早大队合为桥背大队。4年三个大队分为桥背和堆上大队。
堆上大队驻地。座落宽敞平坦的大田港中。位于新欧公路与上新公路之间,孔目江环绕于东北。户、人。[堆甲王氏族谱]宋理宗景宣年间,文彬以兵乱由丰城槎徙喻邑之堆上。后有胡、周姓迁入。以村建于土堆上而得名。周文亲,现任江西地质勘探队大队长。
珠树下位于堆上西北1.2公里小丘下,以山丘树林而得名。新(余)欧(里)公路从村西穿过,公路与孔目江交叉处。1户,7人。李姓于清同治年间,从湖陂枫树下分居。
茶山口位于堆上北1公里田畈中央,村建油茶林山口、故名。西北紧靠新欧公路,隔公路与新纺、县苗圃机望。64户,人。[洲溪张氏族谱]载:第一世念九郎长子,号千五郎随父居漳州石码,传至十四世孙,于明嘉靖年间,从石码徙于此。后有刘、叶姓迁入。
宁家位于堆上北偏东0.5公里田畈中央,东北紧靠孔目江。江畔建公社发电站、发电机3台,瓦千。65户,人。[宁氏会谱]明嘉靖年间,君达从福建省建昌府良亭街迁城北十九都宁家。后有胡姓迁入。
新村位于堆上南偏东0.7公里山坡下。东靠孔目江,西傍新欧公路。31户,人。[孔目江欧里丁氏族谱]宋嘉定九定,南一居桥背。次子居欧里。原名欧里,以村建山里得名。0年搞新村建设,搬迁于此,重新建村,更名新村。年复迁原址欧里。
流溪源位于堆上南偏东1公里平地上。东傍孔目江,西靠新欧公路。17户,78人。[丁氏族谱]宋嘉定年间,南一之后裔从桥背分居于此。后有宋姓迁入。以村建于溪流之发源地而得知。
何家岭位于堆上南面0.9公里山坡上,夹于公路与孔目江中间。13户,64人。始居何姓,建村于小山岭上,故名。后何姓绝,陈姓祖先立甫、立茂于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漳州迁来,已有13代。
夏家位于堆上南面1公里田畈中央。两条小溪汇合于村南。27户,人,夏姓始居,后迁走。万姓从南昌板湖迁来,已有11代。
[毛家大队]位于长埠堎西北2公里面畈中央。南北小溪夹流,东部有新欧公路通过,北邻新纺。13个自然村分布在仰天岗东南山脚下,全境属丘陵地。辖19个生产队,13个自然村。户,2,人。耕地2,亩解放前属一区附城乡。解放初属城区附城乡。合作化时由毛家、沙土田心、宋家四个初级社转为沙土高级社。公社化时由桥背、堆土、毛家合为沙土大队。年分开为毛家大队。
毛家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南北小溪横贯,东靠新欧公路。含邻村西,晏安13户,64人。二村共82户,人。晏姓明未清初自喻城松关门晏公庙徙此。[城东罗氏族谱]载:祖居福建浦城。北宋时,提伸为临江路节度使,占籍喻东万全。三世祖颖公由万全徙县城东门章家。敬公于清康熙间,由县城分居于此。始居茅姓,谐音简称毛家。
土布上位于毛家北偏西1.3公里山坡上,以村建高地而得名。东北靠新余纺织厂。22户,人。沈姓于明成化年间,从分宜茶子山迁此。冷水坑,彭姓于5年建新纺迁入。
破子堎位于毛家西北1.5以里处的仰天岗南麓。北与观巢公社交界。13户,51人。[喻西刘氏族谱]清咸丰年间,之秀由南塘迁此。原名簸箕堎,地形较高,形似簸箕,因谐音简称破子堎。
盘龙位于毛家西偏北2公里的仰天岗南麓。山峦起伏,似龙盘踞,故名。村南紧靠小溪。与虾蟆山合为一队。[东溪王氏族谱]一世元受于北宋初,自会稽居盘龙。庄姓于清末,由送嘉桥迁入。
虾蟆山位于毛家西偏北1.5公里田畈中央,仰天岗绵亘于北,小溪环抱于南。35户,。[彭氏支谱]清康熙年间,得耀由划江迁来。村北靠山,状若虾蟆,故名。
肖家坑位于毛家北偏西0.7公里山坑里。始居肖姓建村,故姓。33户,人。[彭氏支谱]得耀之后裔地清乾隆年间,由虾蟆下分居。肖姓于清康熙间,有明由乐安三湾迁此。
廖坡里位于毛家东北0.6公里山脚下。村东紧靠新欧公路。与田心合为一队。[彭氏支谱]得耀四世孙于清道光年间,由肖家坑分居于此。始居廖姓,建材山坡里,故名。
宋家位于毛家西偏北1.3公里平地上,村南紧靠小溪与莫家合为一队。共30户,人。[城北万氏族谱]南宋绍熙年间,必东由南日板湖徙县城北门万家,光懋于清乾隆年间,由县城迁此。后有彭、沈、曾、马、胡姓迁入。
莫家位于毛家西偏北1公里田畈中央,村南紧靠小溪。6户,42人。晏姓于北宋元丰年间,由福建徙居县城松关门晏公庙。清初由晏公庙分居于此。约20代。以始居莫姓命名。
田心紧靠毛家东北0.3公里的新欧公路与小溪交叉处。含蒋家12户,93人。谢家10户,65人。杨家40户,人。三村共62户,人。蒋姓于清同治年间,从坑背蒋家迁来。谢姓明未清初自珠珊公社鹏湖大队谢家迁此。杨姓于清同治年间,从姚圩湖洲分迁此。田心座落田港中心,故名。
大塘洲位于毛家西面0.5公里山坡上。座落南北小溪之间,溪流形成洲地,村建大塘畔,故名。33户,人。[城东章氏族谱]章颖后裔于清咸丰年间,由县城迁此。后有曾、林、梁、陈、胡姓陆续迁入。
富家位于毛家西面2公里山坑里。北有小溪,西南有公社农科所。28户,人。[城北万氏族谱]光懋四世孙,于清咸丰年间,由宋家分居,以兴旺富裕寓意而命名。
沙土位于毛家南0.5公里田畈中央。新欧公路从村中穿过,南北小溪于村东汇合,向东南注入孔目江。75户,人。[林氏族谱]载:明天启年间,大材从闽之漳浦徙喻邑西关门外,继乃得城北三里许之畲土。后有胡、江、宋、龚、办、熊姓迁入。原名畲土。后有胡、江、宋、龚、罗、熊姓迁入。原名畲土,即焚烧田里的草木灰作肥料耕种土地,因谐高简写成沙土。
[新花大队]位于长埠堎东北2公里山坡下。新花铁路与清萍公路衔接,全境属丘陵地。辖5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户,人。耕地亩。解放前属一区太和乡。解放初属城区通济乡。合作化时由东塘初级社转为胜利高级社。公社化时由东塘初级社转为胜利高级社。公社化时为石岗大队。年改为胜利大队。6年由胜利大队分出成立新花大队。以新花铁路而命名。
范家大队驻地。位于新花清萍公路交叉处。28户,人。[范氏族谱]清康熙十四年,作顺皆弟作升、作旺,由闽汀州莲花塘迁分宜弓山。清嘉庆年间,从弓山迁此。
山仔上紧靠港家东面山坡上,故名。5户,25人。杨姓永仕于清道光年间,从泗溪桥头迁此。
上李家位于范家北面2公里小丘上。东靠水西公社,西傍新花铁路。18户,99人。李姓从宜春石子塘迁此,已15代。村南有下李家,以上下方位区分。
丁家位于范家北面1.8公里山坑里。东接水西公社,西傍新花铁路,4户,21人。始居丁姓,故名丁家。后丁姓绝。[李氏族谱]李姓于清同治年间,从上李家分居。
芦家位于范家北面1.5公里山坡上。四周丘陵,西靠上新铁路。17户,人。始居芦姓,故名芦家。后芦姓绝传。[李氏族谱]李姓绍公裔于明隆庆年间,由石洲老屋分居施家渡。十四世孙于清嘉庆年间,从施家渡迁此。
下李家位于范家北面1公里山坡下。西靠上新铁路,12户、50人。始居谢姓,故名谢家。后谢姓绝。[李氏族谱]李姓十三世孙于清光绪年间,从施家渡分居。
[胜利大队]位于长埠陵东偏北1.5公里山坡上,清萍公路南侧,清萍公路与上新公路交叉处。辖13个生产队,10个自然村。户、1,人。耕地1,亩。解放前属一区太和乡。解放初属城区通济乡。合作化时由章村、胜利、龙胜、石岗四个初级社转为章村、胜利、石岗三个高级社。公社化时由三个高级社合为胜利大队。以革命必胜之意而命名。
新花大队于年并入胜利大队驻地原范家。
东头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下,清萍与上新公路交叉处。59户,人。
[廖氏族谱]明末从下舍迁来。以村处孔目江之东头而得知。
小路山位于东头东面1.5公里山坡上。南靠清萍公路,西傍上新铁路,东接水西公社。12户,59人。[喻东郭氏族谱]二九七世西兴于清康熙年间,由南港晏家迁此。以村处山径小路旁而得知。
毛园位于东头东面1.5公里山坡上,村南紧靠清萍公路。1户,2人,何姓于清道光十五年,从何家边迁来。建村时搭茅棚而居,故名茅园,因谐音简称毛园。
龙潭洲位于龙头北偏西1公里山脚下,孔目江转弯处,东靠上新公路。72户,人。[喻北上棚钟氏族谱]恒贵生三子,长子载章于清康熙间,由赣州定南车步徙居于此。孔目江弯曲似龙,故原名回龙洲。后因流水冲积泥水,形成水潭和沙洲,又更名龙潭洲。
李家位于东头东偏南1.5公里山坡上。东北靠清萍公路,南有浙赣铁路横贯。34户,人。李姓于明年化年间,从宜春迁此。
桥头位于东头的东南1公里山坡上,浙赣铁路横贯于南。14户,84人。巫姓于清同治年间,从三湾分居。后有李、宋姓迁入。村紧靠石拱桥的西头,故名桥头。
竹仔棚位于东头南偏西0.6公里畈中央。西临孔目江,东靠清萍公路。67户,人。[喻东廖氏族谱]开义生三子,清和、清润、清美于宋贵元年间卜居下舍。明末由下舍迁东头。清嘉庆年间,从东头分居。以竹林茅舍之意而得名。后有李、胡姓迁入。
樟树位于东头南偏西1公里的浙赣铁路与清萍公路交叉处。村西紧靠孔目江、西南有铁桥。73户,人。[章氏族谱]清康熙年间,闵贤由县城迁此。原以姓氏命名,后因樟树成林而更名。
王家位于东头东南1.5公里山坡下。北有清萍公路,南有浙赣铁路。53户,人。[东溪王氏族谱]明万历年间,宪重自东溪坑分居于此。
大园里位于东头东南2公里。24户,人。[王氏族谱]明万历年间,从虾蟆山迁来。村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平坦,形成一大块田园,故名。
[老屋场大队]位于长埠堎西面3公里山坡上。浙赣铁路横贯于南,西与河下公社接壤,全境属丘陵地。辖9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户,1,人。耕地1,亩。解放前属一区附城乡。解放初属城区富塘乡。合作化时由老屋场、枫树下初级社合并为富塘高级社。公社化时由老屋场、富塘合为富塘大队。2年分开为老屋场大队。
老屋场大队驻地。坐落于山坡上四周丘陵,南靠浙赣铁路。29户,人。[陈氏族谱]载赛兄弟于清顺治年间,由闽永春县迁此。陈姓在原居旧址上建村而得名。
西家紧靠老屋场东南0.2公里山坡下。1户,11人。施姓建村,因谐音,故名。陈姓于年由界水迁此。
对门紧靠老屋场东面0.2公里山坡下。8户。41人。[肖氏族谱]明永乐年间,讳鹤由县城西门太夫第迁甘村堎。清光绪年间,从甘村堎分居于此。与老屋场相对,故名。
枫树下位于老屋场西北1.5公里山坑里。西与河下公社接壤。45户,人。[陈氏族谱]昌升之后裔于清嘉庆年间,由老樟坡迁此。以村建于枫林之下面而得名。
上庄位于老屋场西北1.5公里山坡上。北有水库,西接河下公社。[喻西陈氏族谱]履细二世孙于清道光年间,由何家岭迁此。上庄下面相距一里有下庄,以方位区分而命名。
老樟坡位于老屋场西北0.8公里山坊里。19户,人。[陈氏族谱]昌升兄弟于清乾隆年间,由广东平阳县迁此。以此处山坡的古樟而得名。
廖家位于老屋场西北0.7公里山坡下。四周丘陵,浙赣铁路横贯于南,西靠河下公社。29户,人。[林氏族谱]祖居福建漳浦。清康熙年间,由沙土分居于此。以始居廖姓而命名。后有蒋、庄、周、杨姓迁入。
竹山里位于老屋场东北1公里山坡上。四周丘陵起伏。17户,99人。[城西彭氏族谱]清雍正年间,虬公由永陂头迁此。村傍竹林山,故名。
陈家位于老屋场南偏东0.5公里的浙赣铁路北侧。地势平坦,村北靠小溪。14户,86人。[城西周氏族谱]宋宝礻右年间,由县城迁来。以始居陈姓而命名。
黄家位于老屋场东南1公里山坡下,浙赣铁路北侧。15户,89人。[鹄山氏族谱]清顺治年间,从鹄山分居于此。
老汪里位于老屋场南面0.8公里的浙赣铁路南侧。四周平坦,西靠河下公社。14户,92人。[西溪黄氏族谱]清乾隆年间,云轩由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平县下黄水锻迁西(今西坑)。清嘉庆间,分居于此。以汪姓老居而得名。
[富塘大队]位于长埠堎西南1.5公里田畈中央,浙赣铁路南侧。东邻新余火车站,全境属平原地带。辖14个生产队,13个自然村。户,人。耕地2,亩。解放前属一区盆塘乡。解放初属城区富塘乡。公社化时,由五个初级社转为富塘大队。年同老屋场大队合并为富塘大队。2年与老屋场分队,仍为富塘大队。驻地塘多,以富裕兴旺之寓意而命名。
白竹塘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浙赣铁路横贯于北。包括老屋又名下屋,35户,人。新屋22户,人。二村共57户,人。龚姓于清咸丰年间,从清江黄岗龚家迁此。于清同治年间又在老屋东偏南米处兴建新村,取名新屋。后脐、胡姓迁入。村前有塘,塘畔竹林成荫,故名。
堎上位于白竹塘北面1.5公里的新欧公路西侧。四周丘陵,村建山坡上,故名。20户,95人。[林氏族谱]清道光年间,从沙土迁来。新屋下彭姓于8年修沙土新水库迁入。
窑背上位于白竹塘北面0.8公里的浙赣铁路北侧。22户,人。[赖氏族谱]清雍正年间,由鲤鱼山迁此。此处有砖瓦窑,村背窑而建,故名。
东家位于白竹塘北面0.8公里山坡下。3户,15人。[钟氏族谱]清未从龙潭洲分居。原以姓氏命名钟家,因谐音更名东家。
里木塘位于白竹塘北偏东1公里的浙赣铁路北侧。20户,人。李姓于明年化年间,从宜春迁来。以塘畔李树而命名李木塘,因谐音演化为里木塘。后有邬、黄、李姓迁入。
烟棚下位于白竹塘东北1公里的浙赣铁路北侧。浙赣铁路与新欧公路在村东南交叉。傅姓于清末从福建迁来。搭棚而居,炊烟迷漫,故名。
熊家位于白竹塘东面1公里平地上,村北紧靠浙赣铁路。63户,人。[章氏族谱]清同治年间,从县城东门章家迁来。始居熊姓,故名熊家。章旭觉,前清廪生,民国时省议员。
塘下位于白竹塘西面1.5公里的小溪源头,田畈中央。地势平坦,西靠河下公社。17户,人。彭姓于清同治年间,从峡江小坑迁来。村建于塘的南南,故名。
富贵洞别名乌龟洞。紧靠白竹塘东南米山脚下。8户,53人。[林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由漆家山分居,原名乌龟洞,以地形状若乌龟而得名。因属贬义词,于年雅化为富贵洞。
榨下位于白竹塘东南0.8公里山坡下。13户,70人。[陈氏族谱]清康熙年间,由闽龙岩徙居于此。此处原是油榨坊,故名。
棚下位于白竹塘南面1公里山坡上。16户,96人。清光绪年间从高家堎(已废)迁来,建材时搭棚而居。故名。
反山里位于白竹塘西南1.3公里山坡下,西靠河下公社。59户,人。[林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从沙土迁环山里。后有黄、刘姓迁入。以村四面环山之含义而命名,谐音简写成反山里。
牛形岭位于白竹塘西南1.5公里山坡上,山坡高处似牛形,故名。村南紧靠清萍公路。11户,50人。[林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从沙土迁来。
[王坑大队]位于长埠堎西南5公里山坑里。四周丘陵起伏,清萍公路横贯于北,西部与河下公社接壤。辖8个生产队。7个自然村。户,1,人。耕地1,亩。解放前属一区江口乡,解放初属城区关桥乡。合作化时成立建设高级社。公社化时建设大队,属送桥公社。年改为王坑大队。年划归沙土公社。
王坑大队驻地。座落黄泥山坑里,因谐章演变为王坑。西南小溪环绕,西与河下公社交界。34户,人。刘姓于元至正年间,从福建武平县刘武坑塘背迁此。
老屋场位于王坑东北0.6公里山坡上。北靠清萍公路,西与河下公社接壤。40户,人。[钟林族谱]清道光年间,由言坑迁来。此处原有废村,钟姓迁此,在旧址重新建村,故名。
言坑位于王坑东偏北1公里的山脚下,东有水溪。13户,86人。[喻西钟氏族谱]载;明宏治十七年,九、九明、九贵三兄弟因兵乱迁赣州村昌龙坑,历三世传,由昌龙坑迁渝邑之界严坑(今言坑)。后有郭、周两姓迁入。处此山坑和邻村严姓为界,故名。后简称严坑,又因谐音演变为言坑。
金盆位于王坑西面1.5公里山坡上。西南北三面与河下公社交界。14户,72人。[陈氏族谱]交兴于清嘉庆年间,由院背迁来。村建于山坑,四周高,中间低,地形似盆,以土地肥沃之寓意而命名。后有王姓迁入。
院背位于王坑西面1公里山坡上。北靠河下公社。24户,人。[陈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上椿由福建漳州府漳浦县迁来。此处有古寺院,村背院而建,故名。
洋坊紧靠王坑西南0.3公里山坡下。东邻小溪,西接河下公社。含上洋坊32户,人。洋坊(下洋坊)16户,83人。两村共48户,人。[焦坑温氏族谱]习魁、习海后裔于清乾隆年间,禄由峡邑月桥迁洋坊。此处杨树成林,坊是村舍之意,故名。因谐音演变为洋坊。
沙江位于王坑南0.5公里山坡上,东北邻小溪,西接河下公社。21户,人。[王氏族谱]清嘉庆九年,发盛于峡江月桥迁来。后有钟、史、王、融姓迁入。村前有沙子江、故名。
[送桥大队]位于长埠堎西南4公里田反中央。东南靠新余电厂,西傍江西二化,南以袁河分界,全境属河谷平原。辖16个生产队,11个自然村。户,2,人。耕地1,亩,解放前属一区送桥乡。解放初属城区送桥乡。合作化时,成立松陂、贵鱼洲、送桥古代上高级社。公社化时转为松陂、送桥2个大队。年合为送桥大队。
送家桥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公路村中穿过,东靠小溪桥头,含卢家34户,人。游家30户,人,李家35户,人。林家31户,人。四村共户,人。[卢氏族谱]玉璋后裔,于明景泰年间,自喻城松关门徙此。游姓相继而入。[李氏族谱]清康熙八年,世富从福建屯田迁此。[林氏族谱]焕彩于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泉州永春县迁来。相传严崇送嘉靖皇帝至此桥,故名送嘉桥,因谐音演变为送家桥。
肖家位于送家桥北偏东0.6公里的山坡上。村南有小溪向南流入袁河,东靠新钢厂旁。8户,46人。刘姓于年从本地刘家分居。以始居肖姓命名。
赖家位于送家桥北面0.5公里山坡上,东靠小溪。10户,51人。[荆陂头卢氏族谱]明景泰年间,玉璋由玉峡徙居赖家。以始居赖姓姓名。
孔家位于送家桥西北1公里山坑里,西南有小溪环绕。含孔家19户,人。新孔家15户,61人。二村共34户,人。[陈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上椿由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徙居院背。清咸丰年间,由院背分居于此。至清光绪年间兄弟分居,长兄居原村,次弟距原居西北0.3公里另建新村,名新孔家。以原居孔姓而命名。
松陂位于送家桥西面1公里山坡上,南与江西二化毗连。东北小溪环抱。80户,人。[袁氏族谱]滋公派下十三世祖于清乾隆年间,由峡江裴下迁此。[章氏族谱]清光绪年间,长贵由[玉界金族谱]鼎兆于清乾隆初年,从县城东门章家徙居于此。后有刘姓迁入。村傍小溪,用松枝筑水陂,故名。
兔子山东紧靠送家桥东南0.3公里处。村东紧靠新余电厂。20户,95人。[敖氏族谱]清同治年间,从水北陂头迁来。村处丘陵土坡,状若兔子,故名。
关家位于送家桥西南1.5公里平地上,南靠袁河渡口。21户,人。[玉界金桥胡氏族谱]清光绪年间,长贵由塘源迁此。后刘、顾、杨、余、温姓陆续迁入。以始居关姓命名。
新屋下位于送家桥西南1.5公里处,西南紧靠江西二化。15户,74人。[龚氏族谱]明泰昌年间,开生由均溪迁此。因从老居派生的新村,故名。
贵渔洲位于送家桥南面1公里的袁河北畔沙洲上,村北紧靠铁路和公路。31户,人。[蔡氏族谱]清康熙间,用公由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尖山边迁此。胡姓从珠珊迁来。[刘氏族谱]渔洲传至十八世祖,于清顺治间,由新昌(今昌丰)天保刘家迁来。以渔洲公之名,冠以“贵”字尊号而命名。
苦株岭位于送家桥东南1.2公里的袁河北岸。此处原系丘陵土坡,以生长苦株树而得名。现因新钢建设,夷为平地。16户,69人。[吴氏族谱]清同治年间,开湮由界水石湖场迁来。后有胡、王、谭姓迁入。该村旧址名燕子窝,因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燕窝。
高岭桥位于送家桥东南1.2公里平地上,村南靠袁河。30户,人。[李氏族谱]清嘉庆年间,由望城港迁此。以村前小溪的高岭桥而得名。
[望城大队]位于长埠堎南偏西3.5公里平地上。新钢厂房四面包围,铁路、公路交错纵横,东南袁河环绕。辖15个生产队,11个自然村。户,1,人。耕地亩。解放前属一区附城乡。解放初属城区的附城乡。合作化时成立兰家、盆塘严家三个初级社。公社化时为盆塘大队,属新余镇农业科管辖。年划归沙土公社改为望城大队。以原驻地自然村命名。
蓝家大队驻地。座落新钢厂区的公路交叉处。44户,人。[淳塘兰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仕玄由福建漳洲迁淳塘(今盆塘)蓝家。后有周姓迁入。
杨家位于兰家北面1.5公里的清萍公路北侧。四周接新钢厂房。15户,66人。[陈氏族谱]宋朝年间,隆公由九江府德化县迁来。以始居杨姓命名。
西丘位于兰家东北1公里的铁路交叉口。24户,人。[吴氏族谱]怀忠于宋治平元年,从福建漳浦县京支徙居原址西面,故名。
盆塘紧靠兰家北面0.2公里的平地上。四周厂房环绕。22户,人。刘姓于清同治年间从本地刘家迁来。后有周姓迁入。此处地势低洼,形似盆塘,故名。
尹家位于兰家西偏北0.5公里平地上。铁路、公路交错。12户,人。[东氏族谱]清康熙年间,凤公由福建漳浦徙居于此。后有卢姓迁入。以始居尹姓命名。
大埠位于兰家西南0.5公里山坡上。9户,57人。[钟氏族谱]绍享后裔于清同治年间,由言坑迁来。该村是古驿道(俗称官马大路)开设住宿铺,因谐音称大埠。
枫岭紧靠兰家西南0.3公里田畈中央。25户,人。[林氏族谱]清康熙八年,明科、明爵、明鼎同黄镇台奉旨屯田,由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安平镇迁居于此。此处原系山岭多枫树,故名。现建厂房,夷为平地。
郭家别名洪要贤。位于兰家西南1公里土坡上。四周铁路、公路交错,厂房林立。24户,人。郭姓于清嘉庆年间,从分宜怀原迁来。
周南里紧靠兰家南偏东0.3公里平地上。25户,人。[周氏族谱]清同治年间,从县城西门周家分居。村处县城周家之南,故名。
望城港位于兰家南面1公里田畈中央,南靠新周铁路。50户,人。[刘氏族谱]宋景德二年,颜顾兄弟由宜春迁来。村处山坡,登高望见县城,原名望城岗。后以村建田港中,更名望城港。
[夏家大队]位于长埠堎南偏西5.5公里田畈中央。地势平坦,袁河环绕于东南,东靠新周铁路,四周厂房林立。辖11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户,2,人。耕地1,亩。解放前属一区附城乡。解放初属城区附城乡。合作化时成立夏家、严家、刘家三个初级社。公社化时转为三个大队属送桥公社。年夏家大队属新余镇。年属送桥公社。年属沙土公社。
夏家大队驻地。村南紧靠袁河,村东有新周铁路。16户,人。夏姓于明洪武年间,从高安灰埠迁来。后有彭、周姓迁入。
坑上位于夏家西北0.6公里田畈中央。四周厂房林立,南靠袁河。41户,人。罗姓于明隆庆年间,从竹头分居。座落山坑之北,故名。罗振球,中央政治大学毕业,任江西教育学院副教授。
新屋场位于夏家西北0.5公里平地上。6户,63人。许姓于清初从浙江枫树下。年新钢建炉迁于此,重新建村,故名新屋场。
江之里位于夏家西北0.5公里的小江旁,故名。14户,62人。[湖口黄氏族谱]万四郎于元泰定年间,由上杭石牌黄家迁此。
严家位于夏家东北0.6公里的新周铁路西侧。东南袁河环绕。户,人。[湖口严氏族谱]明永乐初六世祖克恭由本地燕子场(已废)迁此。
刘家位于夏家东北0.7公里的袁河转弯处。西靠新周铁路。户,人。[翰溪刘氏族谱]:宋隆兴二年由螺坑徙喻西翰岭。传二十世,文一于明嘉靖年间,由翰岭择居刘家。
黎家位于夏家西面0.8公里平地上,村南紧靠袁河。46户,人。[翰溪刘氏族谱]二十世文一公于明嘉靖年间,由翰岭迁刘家分居。以始居黎姓命名。
石岗埠(片村)位于公社驻地东面3公里小丘上。浙赣铁路横贯于南。清萍公路环绕于北,四周丘陵,东与水西公社接壤。包括桥头、大园里、王家、李家、小路山五个村。是古代驿道从县城向东的第一个传递站,名日石岗铺(埠)。以石质结构的山岗而命名。
沙土公社林场年建场。位于长埠堎西北4.5公里山坑里,处于毛家大队境内,仰天岗南麓。北靠观巢公社,西接河下公社,南有水库,东有小溪。现有职工17人。耕地60亩。以培育水稻良种为主。
沙土公社农科所创办于年。1年改为知青点。9年社办农科站。年改站为所。位于长埠堎西北3.5公里山坡上,处于老屋场大队境内。四周丘陵起伏,西与河下公社交界。现有职工17人。耕地60亩。以培育水稻良种为主。兼搞多种经营,有桔子、花生、蘑菇等。
沙土公社砖瓦厂位于长埠堎东面2.5公里山坡上,上新铁路与清萍公路交叉处,东靠水西公社。职工人,其中临时人员人,年产值63万元,创办于年。
送桥中学位于沙土公社驻地西南3.5公里平地上,袁河北岸,东南靠新余电厂,西南傍江西二化,送家桥大队境内。系初级中学,教职员工24人,学生人。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