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社会各界人士送别袁鹏
哀乐声声,泪水涟涟,白花朵朵,悲思绵绵。4月6日,新余报社原党组副书记、总编辑袁鹏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余名社会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为这位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送行。
3月31日晚,“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袁鹏,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3岁。
袁鹏,出生于年7月。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分配至新余报社,成为新余报创始人之一。在办报过程中,她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报方向,把握新闻工作规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把事业视作自己的生命,《新余日报》由黑白小报发展成为每日12版的彩印大报。袁鹏在新闻战线一干就是30多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聪明智慧献给了她心爱的新闻事业,忠实践行着她“此生万物无所求,唯愿办报到白头”的铮铮誓言。
在家庭生活中,袁鹏历尽千辛万苦把爱注入温馨的家庭。特别是在丈夫患病期间,她把爱情与责任坚韧结合,将美德与情感真诚演绎。20多年来,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丈夫从卧床不起到能独立行走,从一位偏瘫患者成了一位作家。
她的感人事迹,经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无数人感动落泪,袁鹏被誉为“当代知识女性的楷模”“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先后获评“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江西省十大爱心人物”“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年,她还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
当天上午,市殡仪馆长安殿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厅内正面上方电子屏显示“沉痛悼念袁鹏同志”,下方正中悬挂的遗像上袁鹏的笑容永远定格,她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现场摆放着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和挽联。
各级领导来了,袁鹏生前的亲朋好友来了,志愿者来了,还有许多有感于袁鹏事迹的学生、干部、市民也来了……他们扶老携幼,怀着沉痛的心情而来,在袁鹏遗体前久久肃立、低头致哀,用无声的行动表达对袁鹏的哀思。
当天早上七点多,志愿者曾凡娣早早地带着妻女来到市殡仪馆,送袁鹏最后一程。“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个温柔贤淑的人,工作认真负责,对家庭也尽心尽力,非常令人敬佩。我每次给志愿者和学生讲课时,第一个就会讲她的故事。”和袁鹏认识十年的曾凡娣深有感触,他说,以后要把袁鹏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并向她学习。
“很多年前,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当时写得比较匆忙,稿子不太充实,但袁总亲自修改后文章立马就活了。”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何俊秋说,“认识袁总近20年,一直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被她的热心助人所折服,被她的古道热肠所敬佩。只要接触过她的人,都会被她特有的温柔所征服。”
珠珊镇网宣办主任胡武鸣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经常向本报投稿,年起,身为通讯员的他认识了袁鹏。4月1日,袁鹏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他迟迟不肯相信。在告别仪式上,他和很多通讯员一起前来送别袁鹏。“她在我眼里就像大姐一样,很贤惠,也很会为别人着想,希望好人一路走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忠于事业的人,生命将与事业同在;付出真情的人,真情永留人间。
哀乐声声,寄托着绵绵的思念;白花朵朵,凝结着依依的深情。
我们为您送行——用悲伤、眼泪和哀思;
我们将怀念您——用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
来源:新余晚报
长按,识别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白癜风怎么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