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来新余讲课了她的这些对家文化独到的
从耕读传家的乡村生活,到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又丢掉了什么?
家是一个培养常识和底线的地方。
家要教育孩子有为自己行为买单的能力。
家是一个理顺秩序的地方。
家要培养一份宁静的仪式感。
家要培养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手机用的快还得充电,人生用的这么快,哪敢不充电?读书就是生命的充电器,随身带着一本书,就是生命的充电宝。
12日下午,著名学者于丹来到新余,为上千市民带来一场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家文化思想盛宴,一个多小时的家文化大讲堂,引来阵阵掌声和一系列思考。
谈新余:江南的烟雨和宁静是一种奢侈听过于丹讲课的新余小伙伴会说,于丹的课比她在“百家讲坛”上讲的还要好,那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精彩。不光是讲课精彩,她还很会说话,来到新余先把新余狠狠滴夸赞了一番:
于丹说,来到“七仙女传说之乡”是和新余结了一份“神仙缘”,或许是大师的境界不同,看到淅淅沥沥下了一天雨,于丹说,新余这个地方很美,特别是在烟雨蒙蒙的天气里,能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温润和宁静,这在如今城市里的紧张和忙碌中是一种奢侈。
新余还有秀美仰天岗和仙女湖,在大都市里不是一出门就能见山见水的,人们都羡慕这种山水和人文交融的状态,人跟自然的融合能让人保留着一种乡土气,这种乡土气让人有一种踏实感。
新余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七仙女传说,还有苎麻文化。我从小喜欢傅抱石的画作,尤其喜欢傅抱石听涛的画卷,画卷之中融合江南的风景和很多中国人原始的诗意。
谈耕读传家:要守住乡土文明留下的伦理归属感进入主题谈家文化,于丹的讲课注重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记忆或演变轨迹,挖掘历史长河中的印迹,同时把握时代脉搏,结合现实中的传承蕴藉,紧紧把握时代的节奏感,理解家变化中的精髓,抓住变化中的瞬间,以点成线,以线组面。
很多人说,学中国哪些至深的大道,是不是要啃很多的经典。其实,活在古典中的东西,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但活在当下,在耕读传家这样的传统之中的东西,才是中国人文化里的大道。
我们现在谈家和万事兴,谈我们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脉络,我想,我们还能不能在一个都市化的进程还依然保有着中国人那种道德伦理,那种生活态度,那种沿袭下来的乐在其中的生活仪式,保留了这些,我们才是一个血脉没有斩断的中国人。
今天,我们都觉得竞争的速度太快了,人在越来越快的节奏里会觉得,我们能抓得住什么呢,我们每天最大的目标是什么?是挣钱吗?钱挣多了人是有成就感的,但是钱与幸福感并不一定成正比。
从耕读传家的乡村生活,到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又丢掉了什么?我们一定丢掉了什么,比如说我们动手的能力,比如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情感。
中国人的田园是什么,不是豪奢的别墅,其实就是一种状态,人可以安顿的状态。
田字,方方正正,田园,首先是边界和规矩,你不侵犯别人,别人也不冒犯你,那才是田园,不像今天,一竞争起来,没有底线。今天的田园还在吗?田园是在自己的边界之内,努力勤奋好好干活,耕自己的田,干自己的活,守自己的规矩。
从改革开放算起,区区三十年,我们都市的进程中,人跟人在田园里相处的农耕的法则还在吗?
新余职业教育、公车改革等方面都是走在前列的,但是人往前走的时候,我们原来带的本来美好的东西是不是还在,整个农耕民族需要接续的血脉是不是还在?
我们在心灵上是要有一条回家的路的,找到外在社会抉择和内心之间的平衡。找一份平衡,不一定要花很多时光,无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谈家教:家是一个培养常识和底线的地方家是一个培养常识和底线的地方。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家有没有告诉他人生必定有些有所不为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让孩子明辨是非、仁爱厚道。一个不明是非的孩子,拿再多的奖,有再多的文凭,都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幸福的人,首先人性是温暖的,是宽厚的。底线不是孩子考试要多好,而是孩子做人要有多正。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而是价值观教育,而家教又是价值观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家要教育孩子有为自己行为买单的能力,于丹以中国孩子还外国孩子摔倒后家长的反应落差为例,指出,要让孩子做了错事学会自己承担,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要对孩子道歉的教育,把规矩传承下去。家长不能以爱的名义绑架他人,说出“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
家是一个理顺秩序的地方。家国一体,一个家中的秩序,和社会中的秩序是相关的。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敬重“天地君亲师”。
家要培养一份宁静的仪式感,于丹说,全家围在一起吃饭才像一个家,要适当地摆脱外界的干扰,让那些碎片化的坏习惯避开自己,不要让手机侵占太多的时间。要培养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手机用的快还得充电,人生用的这么快,哪敢不充电,读书就是生命的充电器,随身带着一本书,就是生命的充电宝。
最后,于丹说,接得住文化血脉的人才有最好的未来。如果在我们的家里,能够告诉孩子常识,他出去才能学专业;能够告诉孩子有所不为,他出去才能大有作为;让孩子严守规则,他出去会发展规模;让孩子懂得守住底线,他才有未来无限的发展。如果在家里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为自己行为买单,全家人用爱和责任达成一个平衡,而不是绑架他人指责他人互相抱怨;如果我们的家里,天地君亲师和观念不被打破,从敬重老人开始;如果我们的家里,都能有典雅从容的生活仪式,闲下来看看书,那么家里就会有其乐融融的默契;一个家其乐融融,就会家和万事兴,人们最喜欢的家庭生活状态就回来了,在这样的和睦里终将家国一体。
记者:王帆
编辑:郭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觉得今天新闻好,别忘记给辛苦的小编点个赞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xs/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