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坊村的故事作者昌海涛
进入昌坊,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颗古老的香樟树(树下纳凉,经常有阵阵的芬香)。就像很多的村庄,村口都有一颗大树,也称风水树,现在搞旅游就称它风景树了。香樟树从树冠直径,高度,分枝段,结合其他古树的年龄,判断应该有5-年了,此树可谓昌坊的立村之本。树形高大威风,形体优美,潇洒而飘逸。史料记载,当年金兵入侵新余一带,相传岳飞策马去蒙山抗金,路过昌坊,曾在此树下休息。
昌坊村始建于宋末,先祖当年迁徙来到此地时,南方人烟稀少,先民们跑马圈地,插旗为界。昌坊村始迁祖葬于离村庄十多里的新圃村,跨越多个村庄,从此昌坊多了二块飞地,此村也有二个山头属昌坊村。后来兄弟分家,分为昌坊、上麻田、下麻田三个村庄。
昌坊属于江南丘陵地带,罗宵山脉的余端。出了新余,就是鄱阳湖大平原。昌坊处于丘陵与平原的转换处。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以孔目江为界,南面盛产石灰石,北面则盛产煤碳,所以形成这一独特现象。中国硅矿排名,新余列全国第二,昌坊占了新余矿藏有大头。这种神奇的石头,遇高温一烧,沉甸甸的大青石,马上就变为轻盈洁白的小石块,遇水即沸腾。硅灰石广泛用于建筑,陶瓷,涂料。高端用于半导体电子行业,以致于各地争当硅谷,中国的硅谷当属北京中关村,世界的硅谷属美国旧金山,苹果,英特尔等巨头坐落于此。雷殿山下名为金石下,似乎老祖宗早早就暗示这是一座金山。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昌坊村就有一批胆大的族人通过矿藏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采石工是最危险的工种,当年这些村民仅靠大锤,板车等原始工具,艰苦劳作,累根肋骨填寸肠。而且经常要面临塌方,爆破,滑石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那时几乎每年都有人命事故发生。
从发展旅游开始,现在早己关停了所有采石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昌坊村已经不需要这种带血的经济了。村民也不再受那种不可控的风险了。
昌坊的稻田分三类,最好的是水田(一年二季),较次的土田(亦土亦田,一年一季),最差的梯田(沿山坡开垦,水源不保证,靠天吃饭)。50-60年代,国家大兴水利建设。借此机会,将门前的锦溪改直到山脚流过。这样改造了很多的农田。虽然这样,昌坊的农田还是极少,人均0.3-0.5亩,可能有过农村经历的人就可知。古时的昌坊也有一些先辈出外谋生,移居他地,附昌坊外迁村庄一览。
新余市欧里镇哲村
新余市欧里镇焦塘村
新余市欧里镇生上村(后回归)
分宜县湖泽镇百公庙村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鲜鱼塘郭家里组
分宜县南乡八板桥
吉水县丁元村
另有一个云南迁居地待考。记载出自江苏临江府,江苏与江西谐音,只有江西有临江府,新余古属临江府。明清时代,江右商邦曾一度贵为中国第一商邦,多以盐业,药业为主,古代经商模式有坐商,行商之分,临江府很多在外经商,多行商于云贵川湖南一带,很多西部还保留有万寿宫就是见证。
编者注:希望更多的族人研究、记录本村的历史,村史也是家族史。本文系昌坊村80后大学生读家谱和参考有关资料写成,除个别语句和文字做了调整外原文转载。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提供昌氏有关的信息。
昌姓族人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