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孔庙拜谒记视频图文
庚子冰月的初五,正值周日大好时光,吾偕两三好友,驱车前往安福一游。此行首个目标便是久负盛名的安福孔庙。
欲看安福孔庙,必先进入江西安福县境。顾名思义,安福县是个天降吉祥的地方,也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又有一个吉祥的名字,是名副其实的安居享福之地。
此外,安福与新余有着很早的渊源,早在三国吴宝鼎二年()新喻立县的同时就建立了安成郡,安成郡的郡治就在安福,安成郡管了新喻三百多年,直到袁州取而代之。
末学还记得,在出发的前夜,曾向分宜静初寺的住持释明熠委员打听情况,得知我的拜谒之愿,明熠住持立即为我联系了安福县博物馆的何馆长。于是我们根据何馆长发来的定位,驱车来到安福县城,见到了何馆长,并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安福孔庙。
安福孔庙是江西省最好的孔庙,一进孔庙院庭,一座面阔三间的四柱冲天式牌楼矗立眼前,牌楼明间字牌上镌有“棂星门”三字。棂星门左右分别立有一座石狮子,东边石狮旁,立有一块圆头长条形警示石牌,牌框与牌中字体皆为朱砂般的红色,上书“文武官员于此住轿下马”。
一看这行文字,我立刻明白了:因为孔子号称素王,孔子的学说也成为“独尊儒术”以来、特别是独尊孔子学说及六艺之术的正统学说,孔庙建筑的规制也等同于皇家建筑,文武官员必须在棂星门前提前住轿下马,步行进入庙中,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与西方文化以程序表示公正不同,中国文化是以礼数表示恭敬,中国社会从来就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礼法社会。
走过棂星门之后,便是泮池。按照周朝的礼制,天子的学宫称为辟雍,诸侯的学宫称为泮宫。辟雍是四周环水,而泮宫仅仅是南面有水。与其他孔庙的半圆形池子不同,安福孔庙的泮池是圆中带方的池子。泮池之中设有泮桥,走过泮池就是入泮,所以古代学子入学也就是“入泮”。
泮池之后,便是大成门,虽然树木掩映,遮住了我的视野,但仔细推敲,大成门是面阔七间,呈七间五开的样式,其中门屋是五开间,分别是明间,左、右次间,左、右梢间,而两侧的梢间分别是名宦祠和乡贤祠,左、右尽间则是过廊。
大成门的屋盖颇为奇特,为三重檐,最下一层檐为双面坡顶,坡顶两侧为马头墙式的山墙。最上二层檐面阔很小,只对应明间与左、右次间位置,为歇山顶屋盖,乍看起来,很像唐宋宫殿建筑的抱厦,但不同的是它只有屋檐有凸出感,并没有整体凸出一块。
成门明间土红色楹柱雕刻为凤在上、龙在下的石雕
由于安福孔庙重修于清末慈禧主政之时,所以它的大成门明间土红色楹柱雕刻非常有特色,为凤在上、龙在下的石雕,与慈禧当政的朝政格局相呼应。大成门梁柱间的雀替也是忍冬式缠枝花纹,大成门上的六角门簪的簪柱表面是忍冬式缠枝花纹与瓶花纹相间的纹样,门簪的簪头饰有带叶海棠花纹。大成门楹联则为黑底金边金字的隶书之联,联文为:
大成门上的六角门簪的簪柱表面是忍冬式缠枝花纹与瓶花纹相间的纹样
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极,
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该联源出曲阜孔庙大成门,为清雍正七年(1729)清世宗撰题。“伦常”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立世之本;“立极”指树立最高准则;“两间”指天地之间的人世间,“功化”指功业与教化。
而在这副楹联内侧,也有当世之人用墨笔在红纸上写的纸联:“保护历史文化构建美好家园,继承孔孟之志弘扬中华文明”。联意虽然很好,但有点口号化,况且上联最后一字本该以仄声收尾的,这里却是以平声收尾,对仗欠工,与古联相比,显然不在一个档次。由此可见,继承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已经迫在眉睫了!
步入大成门之后,我们便进到大成殿庭院,这里空间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两庑悠长,殿堂宏伟。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在中国古建筑规制中,瓦面覆盖越大,规制也就越高,例如庑殿顶是四面坡,瓦面覆盖面最大,等级也最高,而歇山顶次之,悬山顶、硬山顶又次之,而以檐数来看,檐数越多,规格越高,重檐必然高于单檐。而安福大成殿的重檐之间有一块书有“大成殿”三字的竖匾,而底檐正中的明间门楣上端,悬挂有清雍正皇帝所书的“生民未有”之匾。
“生民未有”是说从天地生人之后,还从来没有出现像孔子那样德高望重、立德立言之人呢!可以理解为“空前绝后”、“前所未有”“前古未有”“旷古未有”“亘古未有”。
大成殿明间的两根石柱亦雕有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
大成殿含回廊共有七个开间,呈七间五开布局,殿内为五开间。明间的两根石柱亦雕有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柱体从远处看,中间粗两头细,犹如唐宋间古建筑梭柱的做法,看上去很美!明间及左右次间挂有四盏宫灯。
大成殿中间亦有一副黑底金边金字楹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成尊首出;
道降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地辟天开”出自出自宋代释师范的《偈颂七十六首》:“云收雾敛,地辟天开。处处弥勒,门门善财。安得真男子,同上黄金台。”
金声玉振是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比喻祭祀中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如果从诗词格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副楹联含有句中对的对子,“地辟天开”与“金声玉振”本身就是对子,这种含有句中对的楹联,不能逐字而对,必须以“句中对”来对应“句中对”。
该联也是源出清世宗题曲阜孔庙大成殿联,上下联的内容大义为:孔子的德行为生民之先,追溯这是自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孔子的道学为诸圣贤之集大成者,统领各类学科。大家都仰望他的学术。
进到大成殿中,正对大门的墙壁上高悬“万古师表”行书匾,匾下正对着孔子冕冠捧圭端坐于须弥座上的坐像。睹像良久,我突然发现这种坐像应是唐宋以后的孔子像,显示的状态是垂足而坐,而不是席地而坐。而孔子那个时代只能是席地而坐,坐姿很矮;唐宋之后,高桌高椅的高型家具变得日益普遍,中国人才由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
再看孔子像两边的次间,各有二尊坐像,合为四配之像,分别是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级、亚圣孟子;如果将眼光移左右两壁的东西二端,每端各六位坐像,合起来为十二哲。其中,东面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若);西面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怀(子张)、朱熹(元晦)。
月台的两座台阶之间设有丹墀
出了大成殿之后,前面有一个方形月台,月台地面铺有大青石板,板缝之间绿苔碧草顽强挺出,既给月台带来了生命活力,也带来了一种沧桑感!月台正中有一个方形香炉,月台通向庭院地面有两座踏步台阶,两座台阶之间设有丹墀。该丹墀为长方形,饰有二龙戏珠雕刻图案,不要小看这个殿前丹墀,这是孔庙视同皇家建筑的象征。
证明汉字早在民间就已经在自然简化的铁钟
随后何馆长领我们来到大成殿东侧回廊,给我介绍廊间悬挂的一口铁钟。这口铁钟钟腰除了每隔一段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等古语外,钟面还布满了铭文,尤为奇妙的是铭文有几十个与解放后颁布的简化字完全相同的简化字,如“千”“声”“为”等。这使它成为证明汉字早在民间就已经在自然简化的标准之器,对于汉字的历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木质楹联“百骸俱理证无为,万化既安诸虑息”
品读铁钟后,何馆长又领我们来到大成殿西面回廊外侧的廊棚,这里陈列着许多不刻石雕,有石人石马等石象生,也有一些石碑,石质对联。例如黑地蓝字的石对联就很有趣,它的联语为“百骸俱理证无为,万化既安诸虑息”,既有道家虚静之趣,又有佛门轻安之妙!这里还有“大司冠”、“相府”、“洞渊阁”、“古平都”、“万寿宫”之匾,字体硕壮,气韵苍茫,予人以一种非常亲切的历史感!看来我是非常喜欢历史气息深厚的地方,因为这是闪烁着文明的光辉,给人予心灵无比的舒适感和悠远感!
作者介绍:
聂朋,字智影,博客、论坛昵称为虚空夜点头或虚空粉碎。这是一个被认为对文化和艺术颇有感觉的心灵独立之人;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思索者。既是一个体制外的画者,又是一位业余摄影人。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博物馆工作二十年。在此期间,先是调入市委党校从事历史教学,返回博物馆工作后一度借用到江口风景区(仙女湖前身)开发办负责宣传工作,后又到政协文史委工作十余年,曾任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现为江西新余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兼任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省作协会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新余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文史、古建筑、古代服饰、历史名人及传统文化的探讨或研究,兼及旅游调研、风景策划、景点命名、景区评估及文史资料工作,擅长影视评论及文化散文的撰写。曾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凝固的乐章——新余古建筑实录》、《新余历代名人》、《新余古今人物》、《新余文物与考古》、《古今联赋话新余》、《非遗图典——新余文化密码》等新余政协文史资料专辑的编撰工作,并自费出版《新余旅游文化研究》一书。近年又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宣讲工作。曾在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新余学院机械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等单位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新余电视台旅游文化频道《仙女湖讲坛》录播了30余集关于新余历史文化的讲座。在新余明德书院讲授《中国历代服饰图样解析》和《禅宗文化漫谈》,受到广泛好评。对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有独特的见解,对旅游开发有自己的主张。由于多年的沉淀积累、现今的有感而发甚至是刹那的灵光一现,都将会在“虚空夜点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