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middot换个角度看江西新
村口的大型心型池塘
村中人字形砖铺古巷道,连结着明清建筑的祠宇民宅,突显出赣西民房构架的独特风格。
走进介桥村,随处可见的明清古宅,石砌古巷、古水沟、古井、明清古祠堂群、宋元古樟群等村中的文物古迹,不仅承载着介桥人共同的乡愁,它们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严氏宗族昔日的辉煌。
在解放初期,介桥村原有明清古祠20多座,介桥严氏除总祠毓庆堂之外,五房派系分别有本房祠堂,还有各自的家祠。但经过“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后的建房热潮,一栋栋年代久远有
价值的祠堂被相继拆毁,而现有的明清古祠只有6所。其中,人文价值最高的是毓庆堂。
毓庆堂内,年前,毓庆堂内悬挂的牌匾有块之多。有明朝永乐年间以来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其中包括嘉靖御笔,史可法、刘统勋、袁世凯、戴季陶等历史名人的真迹,而现只有一小部分保存至今。
毓庆堂至今有多年历史,曾经过三次缩前扩后地大修,分上中下三进。中进、上进厅基本保留古迹原貌,地下的方砖和厅中的木柱均为古迹。在严嵩研究会的捐资修复及大力寻访下,上进古祠得以仿古修缮复原,基本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模样,20多块古牌匾被重新找回,保持了年前的红漆木门、毓庆堂门额、严孟衡严嵩严云从三人进士牌匾、举人牌匾等原貌。而正厅墙上陈列着严兴河创作的剪纸连环画《话说严嵩》,从“寒士家世”到“八七归终”,54副剪纸画简单生动地描述了严嵩的生平事迹。
严嵩先后历任10多个职位,63岁拜相,83岁退休,一生经历了明朝5代皇帝。在明嘉靖年间,严嵩执掌朝政长达20年,成为明王朝个首辅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俩位首辅之一。虽然严嵩是一位具有诸多争议的人物,然而严氏后人对严嵩一直非常尊崇。
在《话说严嵩》的连环画中,严氏后裔尝试为严嵩伸冤,也有学者认为,严嵩倒台被人诬陷。由于严嵩和王世贞素有积怨,王世贞在他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严嵩传》以及其他史著中,对严嵩多有诋毁,严嵩的声名就此一落千丈。
撇开那些争议,严嵩勤奋好学,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一生笔耕不缀,著述宏富,精熟经史典章,谙习音律诗文,书法造诣更得公认;为夫忠贞,一辈子只有欧阳淑端一个妻子,未有小妾,两人共修八旬高龄长寿,据《皇明大事记·严嵩》记载,嵩妻欧阳氏甚贤,治家有法,驭世蕃尤严,嵩亦相敬如宾,旁无姬侍,演绎了一段夫妻恩爱佳话;热心乡梓,关心地方文化及公益事业,曾“捐俸摹印”,修建学堂,并与妻子捐俸助修了七座石桥和一条官路,其中万年桥便是身为内阁首辅时独资兴造,耗费白银万余两。
严嵩修建的万年桥,俗称东门桥,横亘于仙女湖钤阳湖景区南部,全长米,是古分宜城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严嵩撰写有《分宜县万年桥记》碑,上世纪80年代,在枯水季节,万年桥探出水面时,严氏后人打捞起这块重达五千斤的石碑,安放在宗祠牌楼左边门前。
漫步在介桥村的人字形砖铺就的官道上,虽然上面的车辙痕迹已不再清晰,但仍能想象当年人们南来北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介桥村内现存的各类宗祠,有三进式的、有喜鹊聚巢式门楼式的,其装饰雕龙画凤、古色古香,大部分为风火马头墙,墙体为清水墙,小青瓦屋面。地面铺贴着白泥烧结方砖地面砖,有的建筑室内天井营造别具特色,不失古朴风雅的江南民居特色。村中还有一口永不干涸的千年古井,据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边环境水质良好时,还能看到从泉塘中游出的没有晒过太阳的白鲶鱼,使古井充满了神秘灵异色彩。村内古樟达29棵,树龄均在~年不等,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古村悠久历史活的见证。
来到介桥村,仿佛穿越到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清一色的成片古建筑群映入眼帘,装饰雕龙画凤,古韵犹存。村中古巷大大小小、宽宽窄窄、幽幽深深,如同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沧桑。
穿过介桥古村的几条古巷,在村中偏东,可见一堵两米高的断墙。据传,那曾是严嵩出生地和启蒙拜师的竹瑞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瑞竹堂仅剩下一只大象,前两腿和象鼻呼之欲出,十分生动。传说嘉靖十九年(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深夜,严嵩正在“直庐”当班,忽然一头大象撞破门闯了进来,严嵩吓得坐在床上,过了很久,养象的人才赶来把象牵走。当夜,严嵩写下一首诗《纪象入室事》,而大象图是否为严嵩重修瑞竹堂时把它塑在故居墙上,至今仍然是个谜。
象形砖雕
历经风霜的残墙,是一座小庙,随着时间的消逝,墙面也陆陆续续倒塌,仅存大象浮雕墙体伫立不倒。
在村中古樟下至今保存有严氏祖公墓,是村中唯一保护最完好的古迹。经过几次重修,现已围墙铁门拦之,里面还存放了从严嵩曾祖、祖父、父亲墓前被人盗挖遗弃的汉白玉石人石马。
村中很多古民居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倒塌的不少。另外,在建国初期也有一部分被拆重建,虽然仅有几十年历史,但那些老房也是有几分古色古香。
如今的介桥村,虽然繁华辉煌不似往日,然而严氏后人依然沿袭了当年的重学之风。年起,严氏后人自发成立严氏宗亲会,捐资助学,设立专项奖学基金,无偿资助家族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村里家家户户承袭了先人重学尚学的家规祖训,如写字用完的纸需集中放置在村内的“惜字亭”内,寓意崇德尚学,尊教重学。虽然今天的“惜字亭”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介桥家家户户的学子们用过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用来擦桌子、垫桌脚而染上污迹。
承启堂内的捐资助学喜报与《介桥百俊图》,百俊图中惟妙惟肖地绘出自明朝以来严氏家族七品以上名官员画像。
青石甬道,载满岁月的泪痕,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印记下岁月的年轮。介桥村——作为尊教尚学的富矿区,也是当下人文蔚起、崇德尚学之风悄然复苏的缩影。今天,古朴执着、坚韧开放的介桥村,淀积了历史变迁的风霜雨雪,见证严氏的繁衍和宗族的延续,流淌着向往文明追求上进的文化精神。
已成断壁颓垣的老屋、村口的古井、古巷田埂、古祠堂……在漫长历史的风霜雨雪中,介桥村虽洗褪了富丽堂皇,但对于那些在外奔波的游子来说,无论脚步走了多远,记忆里总有个角落安放着故乡;不管看过多少繁华风景,品尝了多少种滋味,都无法取代乡愁带给他们的感动。
如何前往分宜介桥村火车:分宜火车站是浙赣铁路线的二等站,南昌、新余、宜春、萍乡、长沙、怀化、醴陵、贵阳、福州、上海、厦门、广州等沿线城市都有火车直达分宜。
汽车:南昌、新余、宜春、萍乡、吉安、安福有直达分宜的客车。新余至分宜的客车应在进分宜县城的加油站处下车,就是进城过桥的地方下车(高速班次则不经过)。需要提醒的是,新余到分宜的班车要到青年路长青桥下面的军安公交客运站乘车,车费每人4元,车程半个小时左右。
出城十字路口的加油站,对面就是介桥村
自驾:
从新余出发至介桥村,途经仙女湖大道,行驶至清萍公路,自驾车约半小时。
其它地方的走沪昆高速/昌金高速,行驶大广高速的,到新余枢纽段转至沪昆高速,向宜春方向行驶大概13公里即下高速,下高速后进入天工北大道、天工南大道行驶出城,城外加油站处对面即是介桥村。
图说介桥他是严福祥,介桥村人,年过半百,年结婚,膝下两子。他家自23代起行医为人治病,传至27代的他,如今他已为人治病20多年,卫生所这间房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他信奉基督教,闲时不忘借助放大镜翻看字体细小的《圣经》,虽习惯作笔记,但也忘了自己究竟通看了多少遍。聊天中,他除了向我讲述古村历史,也不忘传扬基督教,并多次劝说我要信奉基督教,就在我离开时也没忘记劝说,犹如亲人般的叮嘱。
在他的案桌玻璃下,压着各种中草药药效摘录、帝王年号表、中国主要领导人姓名及出生年表,墙上贴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各国时间对照表、介桥严氏世袭表、介桥严氏族谱办事人员通讯录。
聊天间隙,严老接到病人家属打来询问家人病情的电话,电话那头对严老极为礼貌和尊重。严老不仅平易近人,在村中也是受人尊敬的。
严老结婚时的梳理用具至今还保存着,斑驳的背后是幸福美满。
离开卫生所,严老接着翻看他那本似乎快要脱胶的《圣经》。
村民的留守,不仅给予了古村更坚韧的生命力,也为古村增添了几分古朴韵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