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艺术特邀艺术家张浔军
张浔军,年生,江西新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工筆学会常务理事;二级美术师;江西省新余市文联组联部主任;北京鳳凰岭画院、山东青州魏仕集团画院、北京香山画院,北京伯通书画院画家。
-年在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龙瑞工作室精英班學習兩年(5人班)。
年到中国美院仁量教授弟子班学习。
后向中国美院郑宇老师学习传統山水畵。
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及省级美展并获奖。
主要作品有纪念中國共产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最高奖。
入选全国第五届体育美展。
入选纪念毛泽东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五次获江西省美展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等。
佳构山水写大千一一走进张浔军的美术世界
文/羽白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上溯远古先贤,下观来者后士,大千之山与水,无不入诗入文入画,此乃历代文人雅士之所好,更是丹青妙手之所倚。
然而,仙山非雾非烟,翠微缥缈楼台亚。江芜海树,晴光雨色,天开图画。两岸潮平,六桥烟霁,晚钩帘挂。白玄晖去后,云情雪意,丹青手,应难写。宋时周密的这阙词,将大千山水景致,描写得可谓诗情画意,又淋漓尽致!可是,这位史上的周老先生,最后却还是不无感慨:丹青手,应难写。
是的,山水有形,丹青难写。纵观历代丹青高手,画尽天下山水奇,又有几人敢称王?诚所谓,画山画水易,穷尽内涵难。我想,这个难字,当是难在其神、其韵、其意了。但易也好难也罢,大千山水之万象,之于历代画家来说,却始终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
同样,这样的一种让人吸毒上瘾般的诱惑,当然也毫无例外地吸引着我所熟悉的一位青年画家。他,便是在艺术的道路上,渐行渐进一路走来的张浔军。
这是一位外貌俊朗的才子,这是一位沉浸在山水间的丹青者。在他的美术世界里,始终是沉静而不事喧华的。他游走于山水之间,笔耕于画室之中,在寂寞中打基础,在沉静中练画技。他知道山水画之难,难在其神韵、笔法和思想内涵,也难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与突破。为此,他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实景中研读美学,虚心拜师学艺,潜心问道。他至今保持一种日课的习惯,日复一日,朝暮伏案,以陶醉的灵魂,徜徉在他的美术世界。
诚然,之于美术之于画技,我难免言之外行。但美术作为一种可视性艺术,我个人的好恶和直观感受还是有的。尽管,张浔军对自已的作品及其风格,很少有文字或口述上的自评解释,这说明他深谙让作品说话的道理。而这,正是一位优秀画家所具有的品性,也是张浔军的聪明之处。因为只有如此,受众和评家才可能有审视的空间,以发表自已的直观感受和技术上的评判,而画家本人则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继而不断祢补作品的某些不足,以及修正艺术突破的方向。
谈及张浔军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价值性,首先是值得欣赏和肯定的。尽管他的作品技法不同、风格迥异,但总体追求的是一种古风遗韵,且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
他喜欢用缜密的线条构图,有时又用疏朗的简笔来写景,在设色上讲究古雅,并注重装饰性,背景和树木用笔素柔,唯园林、奇石等以青绿染之,与云水、人物相呼应,让画面雅丽而鲜亮。此乃将文人画派水墨用笔,触入典型设色,形成一种带有装饰性的文人山水,呈现出一种清新雅丽的画风。
他的咫尺小品,以小见大纳山水厚重,却又追求一种雅逸、疏简的精神风貌,在用笔设色上采用小写意,与淡墨淡彩甚至单色渲染的方式,注入一种恬静淡泊、寄情沧洲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以一种闲情怡爽的美感。
尽管张浔军创作的大画不是很多,但从我看过他的几幅作品来看,却依然不失为佳构精制。这些大画作品,大都奇岩异峰气势高严,在构图上则势呈三格:上为雄峰叠嶂,逶迆起伏,变幻多姿;中为一瀑飞泻,紫烟缭绕,古木森然,郁郁葱葱;下则屋宇楼阁、小桥茅亭,若隐若现。
我想,这种远近扶疏、参差掩映,转移模写与位置经营的驾构,可见张浔军的笔墨技巧与绘画能力。
毋庸置疑,张浔军是一位优秀的青年画家,但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他是不会停下脚步的。事实上,他还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倘若在作品创作中,胆子更大一些,视野和气势更开阔些,并在写意上逐步摒弃工笔的影子,使之线条与图构更加简洁爽利,抑或说师古而不泥古,让自已的思想在笔墨中有所寄寓,从而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则势必带来更新的美感和更强的视觉冲击。
我不知道我的上述观点是否切合实际,我只是在此亮出我的浅陋之见,以求教于方家并供浔军本人参考,何况在浔军面前,我是可以直抒已见的。但无论如何,清雅秀逸,冰清脱俗,怡情闲暇,游目骋怀,却是我走进张浔军美术世界里,所得到的美好印象。
为此,让我们一起,祝福他!
作品欣赏-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