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一生到底要交多少税

  

[导读]在我的生活中,到底什么要交税,什么不交税,还是所有东西都要交税?交了税,为什么没有“完税凭证”?我这辈子究竟交了多少税?都用到哪里去了?从哪里可以查到?我一无所知。

近日,中国财政协会副会长贾康在谈到个税改革时,认为不宜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应培养公民纳税意识。

  我看完这个新闻,心里真的是十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税收的认识往往产生了错觉,认为收入低于的人是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其实,人人都无法逃掉税收,交税的金额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今天财小妹(公号ID:caimqp)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到底交了多少“间接税”。

  时时刻刻都在交税

  很多人对税的理解都很肤浅,一说到减税就把目光盯在“个人所得税”上。

  最近说要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家都忙着在算每个月可以少交那几块钱、几十块钱。

  但,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7%,其余的93%也都是从老百姓那儿征来的。

  其实,任何税最终都由我们老百姓来承担。大家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是以流转税为主要税种的,也被称为“间接税”。

  什么是流转税呢?

  它是包含在商品价格里面的,最终由老百姓买单的税种。比如说,当你买个元的蛋糕时,里面的价格其实有一部分是税。

  这些流转税包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流转税诡异的地方在于,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乐意不乐意,你天天都在“被”纳税。

  另外,在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这三个税种的基础上,我们的每一次消费行为,还需缴纳1%-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3%的教育附加税。

  税上加税,就是这么厉害!

  可能很多人没有直接的感受,那我就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吧。

  1、你早餐买了1个包子2块钱,就相当于交了17%的增值税,另外还要附加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附加税。

  我算一下,1个包子的税收=2×17%×(1+7%+3%)=0.元。也就是说,你买了一个包子2块钱,其实就交了0.元的税,税收占比18.7%。

  2、如果你买了进口化妆品块的口红,那你要交30%的消费税、10%的关税、17%的增值税。

  口红的税=×(30%+10%+17%)=元。恐怖不恐怖?你买了一个块的口红,你就要交元的税,税收占比57%。

  你买的不是口红,买的是税!

  3、如果你要买一辆普通的轿车,购置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车船税,加一起要占到车款的40%。此外,如果购买进口车,税率还要高出很多,关税税率约为15%。

  4、再以房地产税收为例,中国涉及房地产的的税费多达多种,房地产大佬任志强也曾透露:房价里70%是税费,堪称世界之最!

  所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被写进国家经济发展大框架里是有道理的,可以说是各级财政的“摇钱树”。

  其实,我们从一出生就一直在光荣地纳税,吃奶粉、用尿布的时候是“婴儿纳税人”。在睡觉的时候,只要你开着夜灯、敷着面膜,你就是“睡觉纳税人”。

  即使你坐在家中喝一口自来水,也隐含着6%的增值税。就算你不花钱,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你也在光荣地交税。

  你每个月扣的个人所得税,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承担的大部分税收,都在你平时消费的时候就支付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很明显,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的社会地位高上还是低微,都是这个国家的纳税人。

  老百姓税负痛苦指数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老百姓时时刻刻都在交税,但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这些年来,你交的税超出你的想象。

  从年之后,国家财政与税收收入远高于GDP增长速度,更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4.6%上升至20.9%;其中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10.5%上升至17.5%。

  这就意味着,这几十岁年来,你赚的没那么多,但交的税是越来越多。

  《世界纳税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宏观税负高达68%,远超过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之下,德国总税率为48.9%,美国总税率为44%,英国总税率为30.9%。

  当然,这样的宏观税负,官方显然不会认可,主要是因为核算的口径不一样。官方核算的是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

  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负担的并不仅仅是税收,还有社保、各类政府收费、罚款、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等等。

  这些负担对企业的压迫效果,和税收其实没什么区别,严格意义讲都可以归到“宏观税负”。

  最后,企业的税收负担最终还是由老百姓买单。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一些具体数字。

  公开数据显示,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亿元,占比84.7%,同比增长40.7%。

  全国社保基金年总收入为6.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另外,还有行政交通罚款等等。

  很直观就能看出,这些隐形的税负总量真的不小,而且各类隐形税负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地飙升。

  这就证明,企业不好过,老百姓更不好过啊。

  有数据显示: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可能去过国外购物的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在外国买同样的东西,折算成人民币之后,比中国的便宜太多的,有的甚至便宜50%以上。

  更神奇的,在国外买“MadeinChina”的产品,也比在国内便宜。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做过一项调查表明,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税负第二重的国家,仅次于法国,也是亚洲税负最重的国家。

  再来看看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和税收收入的数据。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为为亿元,企业所得税为亿元。

  年末,中国共有13.9亿人,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如果按照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简单算出每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中差不多有27.78%交了间接税。

  这就是中国人今天面临的所谓税负痛苦指数高的真相!

  中国内需一直低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物价太贵了,物价太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税负太重了。

  劫贫济富的穷人税

  其实,税收负重大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如果一个国家福利好,就相当于把一部分税收返回给老百姓,实际的税负就要轻得多,也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但众所周知,我们不是一个福利好的国家。

  我们来看一看西方高税负下的社会:欧洲国家普遍是高福利国家,税收高,但并不成为百姓的负担,相反,老百姓能从这种高税收、高福利的体制中获益。

  以美国为例,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占联邦税收收入40%以上,堪称支柱。

  我们都知道个人所得税对富人征收的幅度会更大,这种税种是对富人不利。

  另外,美国也增送遗产税和馈赠税,遗产税高达55%,而且遗产越多税率越高。这两种属于富人税,可以说越有钱,交税就越多。

  在美国,因为实行的是直接税,所以也有不纳税的人,穷人就不需要纳税。

  对于美国而言,税前基尼系数都0.4以上,但经个税调节作用之后,大幅下降到0.2左右,回到了警戒线以下。

  可以说,美国的税是劫富济贫的富人税。

  反观中国,年全国个人所得税亿元,只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的6.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有数据显示,月均收入在-元的人占工薪人群的比例仅为8.4%,但却贡献了58%的工薪个税。

  而月均收入超过元的人,对工薪个税收入的贡献不到17%。

  很明显,个人所得税沦为“工薪税”,征收的是被已经被楼市收割过的中产阶级。

  对于中国而言,个税对基尼系数的调节作用只有0.01左右,仅为发达国家调节作用的1/20左右,即便经过调节,税后基尼系数仍然在警戒线0.4以上。

  另外,因为中国实行的是间接税,几乎等同于人头税,吃饭、花钱就要纳税,这些税收由老百姓买单,这属于是穷人税。

  可以说,中国的税无处不在,而且目前还没有遗产税和馈赠税,所以纳的都是穷人税。

  很明显,中国的税制对穷人非常不利,对富人非常有利,所以中国的纳税才起不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在经济低迷的当下,国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更需要减税。当然,目前采取的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是一种举措,但这还远远不够。

  税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固然重要,但是这些税收关键还要用之于民,而不是变成各种公务浪费。

  之前有报告显示,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达到了亿元,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挤占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如果是上面这样的情况,你要国民提高纳税意识,人家也会骂娘。

呼唤“阳光财政”

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前一天,蒋洪告诉记者,他的政协提案,主题仍集中在要求提高财政透明度上。蒋洪的头发已经全白——他戏谑地说,自己为“阳光财政”等白了头。

尽管“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不断见诸各类政治报告,但落实中却困难重重。7年颁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公开预算和决算报告信息,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置若罔闻。年里,只有74家国务院部门公开了本部门的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不到部门总数的一半。有地方政府公开反对公开预算,并宣称相关信息是“国家机密”。

蒋洪从9年开始评估各地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在百分制下,当年省级平均得分为21.7分。3年来,状况几无改观,“总体上原地踏步”,个别地方还出现倒退。以南方某省为例,9年的财政透明度得分为62分,在省级政府中大幅领先,第二年评估中,其得分下降到50分,年进一步下降。

蒋洪将希望寄托在《预算法》修正案上。现行《预算法》是从年开始实施的,从4年开始修订,修正案草案争议纷纭,提交人大审议的时间几度延宕,因此至今未能通过。

目前,由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修定稿正在征求意见。在本次“两会”上,蒋洪将向全国政协提交6份提案,全部是针对这部《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的。

他承认草案中有一些值得称许之处,如增加了“预算、结算后及时公开”的表述,但也认为,这种原则性的表述需要更进一步地细化。

“在法律上,什么是及时?什么是公开?及时和公开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公开?对谁公开?”蒋洪说,“这些都需要说清楚。”

将“全口径财政收入”纳入预算是蒋洪的梦想,但这个梦想距离现实还很遥远。尽管修改稿中表示,“政府的一切收支都要纳入预算”,但随之规定了许多例外内容: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乃至大多数国有资本收益等,都不在预算范围之内。这些费用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其使用情况不列入预算报告,人大代表无从置喙。

草案的改进在于将而在现行《预算法》框架下,不列入预算的政府收入更多,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年就达到2.7万亿元之多,同比9年的1.6万亿元,涨幅高达近70%,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65%以上。

真正纳入一般预算,经立法机关审核的,只是政府收入中的一部分。预算外收入的大头有土地出让金、社保基金收益、国有资本收益等等——这些钱的开支是不受立法机关监督的。

即便已经纳入预算的开支,距离“阳光透明”还很遥远。原因之一是预算编制的标准很低。根据预算惯例,预算总数之下,要按预算的用途分为几大类,每一类下分列若干“款”,进一步说明预算情况,各“款”下又分为若干“项”,以此类推,化整为零,以求详细齐备,便于审查预算整体合理与否。

提交给人大代表审议的,只是预算的总数,至多是总数下大分类用途。因为缺乏详细的项目说明,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财政专家,也无法评估整体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因此,长期以来,人大代表对预算报告所提出修改,往往只限于个别字句的表述——甚至仅仅是修改了报告中的标点符号。

修改稿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实际上,蒋洪认为,修订草案的表述更糟糕,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修订草案规定“一般预算编制到款,重点预算编制到项”,与现状相比,看似扩大了预算编制的范围,但蒋洪担心,这会反过来限制了大对预算内容的监督——政府将有依据拒绝提交款和项以下的详细预算,而这正是蒋洪要的东西。

“不看各项的预算,就无法评估各款的预算是否合理,不看各项以下的各目的预算,就无法评估各项预算是否合理。”

可以预计,如果按照蒋洪的理想起草预算报告,那将是一本非常厚、非常重、非常详细也非常专业的大书——人大代表如何才能看得懂这本书,如何才能有效地审核其中的内容,并最终决定自己的意见?

绝大多数人大代表缺乏审议预算和决算的财务知识,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即使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经验可以积累,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全国人大会议的议程里,审查预算和决算报告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张,加上人大代表不能把预算草案带出会场,详加研究,更使得整个审核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凡事也都有另一面。蒋洪说:“要看懂预算的确不易,但在某个层面上一般公民都能看懂。南京某局长的天价烟,新余、温州、肇庆等地的公费出国游,江苏某公司的春节礼品发放清单,浙江东阳某局长公款按摩,湖南浏阳某公司负责人的公款消费以及深圳某局干部公费疗养不都是公众看懂的吗?财政局似乎没看懂,或者看懂了假装不懂。”

人大代表从“看不懂”到“看懂”,是一条必由之路。现在,应该是先看起来再说。

赞赏

长按







































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36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