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在11月底前实现污水截流新余两江
原创王瑶新余发布
新余发布往期热文推荐
?
?
?
近日,记者在长林路和长青路“两江”黑臭水体整治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对损坏污水管道进行修复,其他工地也在忙碌施工,争抢有利天气,追赶进度。据了解,“两江”黑臭水体整治有望在11月底前实现污水截流,水质达标。
据市“两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水利局局长喻国平介绍,我市“两江”黑臭水体整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
工程措施将投入6.7亿元按EPC方式实施“两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实现消除水体黑臭现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贯早江、廖家江流域内地下排水管线的管网普查、完善两江流域内的城区污水干管、整改市政管网雨污错接管道、两江流域内的管道及河道清淤、漂浮物打捞,两江流域内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
另外,采取非工程性措施,建立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实现“两江”水体长制久清。主要实施内容包括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河道排污口排查监管机制、建立排水许可制度、建立市政排水溯源执法机制、建立专业化运维队伍、建立河岸垃圾及河面漂浮物收运体系、建立排水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加强生态修复河段景观管理、科学调度保证生态流量、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共十个方面。
截至目前,工程性措施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其中设计方面,已完成27条市政新建污水管的设计和约个市政雨污混错接改造点的设计。非工程性措施已完成《新余市建立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并已经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
鉴于我市现有管网基础资料缺失的情况,项目组织专业团队对市政及小区管网进行详细的清淤及普查工作,重新激活城市既有地下管网动力的同时,理清两江区域地下管网脉络,为设计工作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项目负责人陈兵告诉记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损坏管段运用UV紫外光固化整体内衬管道修复技术及检查井离心内衬浇筑工艺等最先进非开挖修复工艺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节约投资资金,赶抢工期,可以重新获得不少于20年的使用寿命,结构性修复不少于50年的使用寿命。
破损管道修复和新建管网接通理顺后,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可实现雨污分流,后续通过建立排水一体化信息系统,可为我市两江流域管网打造完美的大数据系统。利用GIS提供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为排水管网运营监控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以实时采集管网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为排水管网的规划管理、运行养护提供动态可靠的专业分析依据和方案。
除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还有新型管材的“助阵”。陈兵介绍说,该项目采用了MUHDPE缠绕结构壁管SN10(A型)做为本项目的新增市政污水管道、排口改造、混错接点改造管线的管材,新型管材的选用可以有效保证管材的适用年限及治理效果。
通过改造进入贯早江、廖家江的溢流口、排污口,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负荷,改善水体水质,“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两江生态将呈现眼前。另外,雨污分流工程可避免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造成污水厂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提高市区雨水收集率,降低雨季被水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来源:新余日报
文/图:记者王瑶
编辑:郭晋值班主任:谢丹
投稿邮箱:xinyu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tc/1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