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张老照片,带你回归40年前的新余生活

40年桑田沧海、40年光影斑驳,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记录着人们成长中的回忆、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奋斗中的故事。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构成了改革开放40年新余人的共同记忆,化作改革开放40年岁月的最佳注脚。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新余的生活。

那一年,新钢的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那一年,水北公社办起了新余县首家棒冰厂。

那一年,新余人民在新余县城第二粮站排队买口粮。

那一年,工人们还是用半自动机器染织布匹。

那一年,家家户户拉板车来新余火车站煤场拖煤用。

那一年,新余的自行车比摩托车多,摩托车比小车多。

那一年,还没有手机电视,人们就在户外组织娱乐活动。

那一年,每个乡都有一个大礼堂。

那一年,图书馆挤满了人。

那一年,电视节目也很贫乏,很多电视台还会出现这个画面。

那一年,我们还能在群艺馆看艺术表演。

那一年,新余只有这一家电影院。

那一年,美籍华人何步基(何大一父亲)将自己研制的中英文打字机送给家乡。

那一年,新余的副食品商店就像现在的小超市。

那一年,胜利路早已有了发展成为商业街的潜力。

那一年,市政府还是个没有门的大院。

那一年,我们骑着自行车去接女朋友比现在开宝马还有面子。

那一年,新余有一条路叫科环路。

那一年,人气超旺的新亚新商场。

那一年,民间文艺表演还没消失街头。

那一年,观巢的龙灯表演引得人满为患。

那一年,国庆35周年新余组织了全县大游行。

那一年,城关廖家生产队大丰收。

那一年,露天的KTV真的很考验人的唱功。

那一年,人们喜欢划着船在袁河上游玩。

那一年,有一台收音机已经算是大户人家了。

那一年,妈妈不论是洗菜或是洗衣服都得从井里打水。

那一年,渝水区民政局、渝水区文化馆举办了盲人学习班。

那一年,下乡送书到草池中学供学生免费阅读。

那一年,水北镇新余花鼓戏的演出使群众们自发撑伞冒雨观看演出。

其实,生活没有想象中那样充满趣味和激越,反而回归柴米油盐的平淡,变成日常的点滴。面对这样的平淡与日常,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珍视与热爱它。不管是40年前,还是40年后。

编辑:李杰克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s/6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