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为新余ldquo水花行动rd
第期
袁文良,北京通州人,在部队和地方工作多年,现供职于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南省作协会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各类文章余篇。
为新余“水花行动”点个赞(外一篇)
文/袁文良(河南郑州)
据澎湃新闻报道:为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普及游泳安全知识和游泳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生存技能和急救能力,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6月18日,新余市“水花行动”启动仪式在市暨阳学校游泳馆举行。“水花行动”旨在全市小学四年级适宜游泳的学生中普遍开展免费游泳技能培训,到年,基本实现全市小学毕业生掌握游泳技能。
我们应该看到,每到炎炎夏日,各地总会有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发生。而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约有7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事故,其中约2万名儿童溺亡,排在各种死亡的第三位,可以说溺水已是少年儿童意外伤害致死事故的“头号杀手”。为此,各地围绕防范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在沟塘河边设立了警示牌,有的开展安全教育,有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巡查……
虽然说这些措施对防范溺水事件发生起到了作用,但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玩水纳凉也是孩子们的本能。所以,在笔者看来,每年夏季发生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并不是宣传不到位、措施不严格、施救不及时,关键是很多的中小学生不会游泳。如今,江西省新余市决定每年在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免费开展游泳教育,无疑是一项非常“接地气”的民生工程,值得点一个大大的赞,更值得各地借鉴与效仿。
不过,让中小学生学会游泳,仅靠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免费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与家长联起手来,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掌握游泳技能,进而预防和减少甚至消除溺亡事故的发生。从中小学校来说,要针对暑假期间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监护能力有限的实际,通过政府投入和学校组织,让中小学生免费学游泳,不只是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更能为他们的暑假生活增添快乐;从家长来说,不要一味地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文化课补习、技艺培养上,如果孩子属于“旱鸭子”,就不妨鼓励孩子报名学习游泳,这对其自身成长和国家未来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总之,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孩子们的确难以抵挡水的诱惑。而孩子学会了游泳,不仅能在危急关头“保命”,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刻进行“互救”。所以,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学生家长很有必要联合发力,让会游泳成为中小学生的“看家本领”。
为电子垃圾找个良好去处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市民更换电子产品又较频繁,因而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废旧的数码相机、不用的旧手机、过时的MP3以及过时或坏了的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子垃圾”。而这些东西当初购买时花了不少钱,而现在基本再也用不着了,放在家里占地方,卖了吧又卖不了几个钱,扔了吧又有些于心不忍。
据科学分析,电子垃圾中不仅含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再生利用的物质,而且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和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电子垃圾处理得好是一种资源,可以大大减少矿石开采、运输、冶炼、加工成型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但是处理不当,甚至是随意抛弃、焚烧或采用落后工艺提炼,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约产生~万吨电子垃圾,并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因此国外不少国家都十分重视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并建有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
而在我国,每年电子垃圾年产量多万吨,是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但我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基本还显得有些无序,其废弃后要么走进二手市场,加以维修或翻新后重回市场;要么走进维修商店,业主将其拆解留下还能用的部件,其余将作为垃圾随意丢弃;还有的是在家中闲置,最终作为废品卖给“收废品”的。因此,为电子垃圾找个良好去处,实现电子垃圾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首先,要出台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分类、循环利用、销毁处理等予以规范,各地可根据法律法规成立若干个具有资质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公司,在乡(镇)办及居民社区及党政机关、大型市场等处设立电子垃圾回收点,形成全覆盖的立体式电子垃圾回收体系,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子垃圾通过非法途径流失的可能性。
其次,要强化产品质量,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引导电子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采用环保型材料、绿色产品设计和新技术等,并在提高电子产品质量方面下功夫,在满足消费者性能追求的同时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以拉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从而实现由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转变。
再次,要动员群众参与,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畅通电子垃圾回收渠道的意义,让普通百姓充分认识到电子垃圾的危害,优先选购环境友好型产品,并改变原来处置旧电器的习惯,自觉协助回收部门做好回收工作。同时,对愿意承担其产品废弃后回收、处置等更多责任的企业给予宣传、表彰,并在税收、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家声(阳光灿烂),江苏泗洪人,为中国酒业协会酒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末学习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爱的旋流》、散文集《杯中日月》、文集《宿迁酒歌》。
顾问:凌峰
编委:杨增勤徐永群颜玉华谷将邱玲娜王甫海
总编:严伍
主编:许尚明
投稿须知本刊是综合性文学读物,常年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原创首发,拒绝同时投送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s/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