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的特质与内涵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研究赣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社会不断进步,促进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本报记者围绕赣文化的文化特质、文化内蕴、文化发展态势等问题,采访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黄南南。
以越文化为发展主线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理解赣文化的内涵呢?
黄南南: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赣文化”。首先,从历史遗存挖掘来看,江西地区上古时代的文化遗存可追溯到4万到5万年前,主要分布在赣东北、赣中地区,它们是赣文化发展长卷的初页;其次,从影响区域文化形成的主要环境和条件来看,江西早期文化遗址多在赣鄱水系(赣江—鄱阳湖)侧岸,因此赣鄱水系是孕育江西古代文明的摇篮;再次,从区域文化色彩来看,江西虽属“吴头楚尾”,但古越人无疑是这块土地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对赣文化发展的影响也最大。
由此可见,赣文化以越文化为发展主线,由先越文化发展到古越族文化,同时接受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吸收其进步因素,又不断保持和发挥自身优势,在交汇融合中加以改造创新,逐步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系统。
中华文化的子系统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从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的视角认识赣文化发展的脉络体系?
黄南南:据邵鸿先生考证,关于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来自《山海经·海内经》。该书有云:“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能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多年前的立鸟双尾虎青铜器来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作为一种图腾,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赣文化始发的时间上限至少可追溯到4万至5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万年前,江西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公元前至前年,江西的稻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年前江西出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许多学者因此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
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的始发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隋唐五代的勃兴期,两宋的兴盛期,明清近代的停滞期,中央苏区时期的重兴期,当代的复兴期。这些阶段中,赣文化的发展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从地理环境看,赣文化区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势周高中低,从外向内、由南到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相向,北部平原坦荡,江湖交织,成斗箕状。亚热带气候使得热能资源丰富,江湖众多,水域辽阔,农林矿产资源丰富。这一切,均是赣文化发展的物质依托,它们曾有力地推进了赣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给这个文化系统的发展带来许多制约因素。
总体来看,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从行业门类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等,各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都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推进作用。
异彩纷呈的文化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报》:赣文化主要呈现出哪些特征?
黄南南:由于在赣文化定义上存在不同看法,加上赣文化本身表现出与中华文化母系统的较高重合性,以及与周边文化的相似性,赣文化自身的特征一直难以界定。
赣文化好似一个异彩纷呈的百宝盘,其中每一个具体的物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但要界定它的全盘综合性特色,却只能说它丰富多彩。就一般而言,赣文化有如下特征。
其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赣文化以古越族文化为主轴,同时接受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影响。这种文化的交融,使赣文化呈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今天,赣文化的各个子系统,都既保持本土文化的部分特色,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受其他文化因素影响的色彩。
其二,文节俱高的人文精神。赣文化人文精神中最为突出的是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操。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深深扎根于赣文化之中。几千年来,江西的爱国志士层出不穷,徐孺子、陶渊明、胡铨、洪皓、江万里、文天祥、谢枋得、魏禧、朱耷、黄爵滋、李烈钧、刘和珍、方志敏、姚名达等人,不仅以极高的文学、艺术成就享誉世界,更以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激励着后人。
其三,务实、求新的价值取向。敦厚质朴、崇实达理,是江西人民普遍的性格特征;埋头苦干,不尚空谈,已成为江西人民的基本特质。在赣文化中,求变、创新意识也有着突出的表现。这种创新意识,典型地体现在江西的许多杰出人物身上。例如,“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锐意改革,清代思想家陈炽、文廷式变法自救,近现代江西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中等,都是这种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精神的体现。
其四,笃学、勤奋。尊师重教、喜文好学,也是赣文化的重要特点。六朝以来,江西就有倡学敬教的风气。宋、明两代,江西有书院所,著名书院数十家,一代又一代教育大师出于赣土。“临川才子”名天下,至今笃学之风不减,优质高才之士遍于天下。这种学业上的成就,与赣人的勤奋好学密切相连。
当然,古代赣文化毕竟是小农经济、封建专制的产物。封建文化的封闭、保守、重宗法血统、轻民主实证等缺陷,严重地影响了赣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有地域特色的新文化。研究赣文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体现出鲜活时代气息的文化精华与革命精神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明海英
相关阅读:
促进江西书院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
水系深刻影响赣鄱文化的孕育与发展
河洛文化与赣鄱文化的互动融合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j/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