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新余这个村的ldquo

南昌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漫步在渝水区珠珊镇花田村,风景如画、

瓜果飘香,高产油茶基地,

与远山浑然一体,

白墙红瓦的建筑错落有致,

文化广场、画溪书院、小桥流水相互映衬,

文艺舞蹈队的音乐婉转动听……

几年前到过花田村的人,一定会惊讶于花田的大变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的“花田经验”、乡村振兴中的“花田样板”、美丽乡村中的“花田印象”……近来年,这个位于渝水区袁河上游南岸的小村庄声名鹊起,曾经那个名不经传、脏乱差的落后山村,如今已成为新余美丽乡村建设范本的“后起之秀”。“自从我们花田的“砖头书记”回来了,村里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说起这个,村民连声称道。

这位“砖头书记”正是花田村的党支部书记廖志平。廖志平今年54岁,曾担任新余市江花土石方工程公司总经理。在村民眼中,这位村书记跟砖头一样,直来直去、性格硬、脾气犟、说话嗓门大、说话“轰轰叫”。然而正是这个说话“轰轰叫”的“砖头书记”,带着村民轰轰烈烈地干事业,让花田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怡心花园前后对比▼▼文化广场前后对比▼“砖头书记”的花田“桃园梦”

几年前的花田,建筑杂乱,危旧房屋众多,污水横流,牲畜乱跑,没有产业支撑,村里人过得并不富裕,打牌赌博成风。年9月,廖志平卸下“老板”身份,担任花田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廖志平便为花田村拿下了新余市“中心示范村”项目。

“每天跑工地、捡垃圾、挑沙子,有这个功夫帮着我干点别的不好啊!看看你累成什么样……”看到廖志平为了“中心示范村”建设,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员,妻子忍不住唠叨。设计、施工,搬砖……廖志平亲力亲为,为花田“中心示范村”建设节省了十几万元资金。在环城南路建设中,他走村入户,耐心解释,用12个日夜的努力,创造了珠山镇从放线到施工的最短时间记录。拆危整旧,道路拓展,绿化美化,雨污分流……如今的花田各大小路段铺上沥青或者水泥,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袁惠渠护坡工程,改造成今天赏心悦目的滨水公园,花田村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生态村庄、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袁惠渠桥前后对比▼

“没有廖书记就没有花田的今天,谁都没有廖书记做得好!”这几年,看到花田焕然一新,曾经反对廖志平当书记,说他“搞不出什么名堂”的村民廖俏来说。

▼建三园前后对比▼“砖头书记”的花田“致富梦”

在距离花田颐养之家几百米的高产油茶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果随风摇曳,煞是好看,而在几年前,这片山地因长期无人打理而普遍撂荒。年开始,廖志平带头加大对山地资源整合力度,统一种植高产油茶。通过“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平整土地、统一调配苗木、统一栽培种植、统一管理维护、投产后农户参与分红”的模式,完成了亩高产油茶种植。

廖志平查看高产油茶果长势。

有了高产油茶基地,当地村民成了“上班族”。“今年是高产油茶的初产年,经营性收入预计达到10万元。丰产期产量可达每亩产值元以上,年增加收入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加36万元,余名村民每人每年可获元分红。”说着,廖志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委有高产油茶产业做后盾,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颐养之家设备的‘升级换代’。”廖志平说。除了盘活土地,给当地村民增收外,花田村委打造的“党建+颐养之家+产业”的“花田模式”,让高产油茶基地成为花田村颐养之家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源”。

刚刚挂果的高产油茶林。

“砖头书记”的花田“幸福梦”

在这位说话“轰轰叫”的“砖头书记”带领下,花田村颐养之家不仅高质量的办起来了,还越来越“跑火”,入家老人由最初的7名增加到41名;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建立起来了,每天热闹非凡;“花田人家”村史馆,再现“画溪八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讲时事,讲文化,讲农技,讲传承;花田村还在新余率先开展“学习强国”线下积分制,共发放余分,上千人次收益……集中连片的文化辐射圈和多矩阵文明实践站阵地的“花田模式”,得到了省、市、区多位领导的肯定。

文明实践站热闹起来了,花田的民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打牌赌博、好逸恶劳的越来越少,充电、学知识的越来越多。文明实践、文娱演唱、好戏连台,花田还组建自己的“红色文艺宣传队”,昔日的农民“变身”农村舞台的主角,演绎着花田文化的和谐与精彩,演绎着花田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颐养之家

“这个家(颐养之家)比我自己的家还要好,文明实践站走两步就到了,每个星期都有电影看,有戏听,蛮有意思。”82岁的入家老人刘兰芳说。

风貌塑造留住“花田形”,文化传承留住“花田魂”,宜居宜业留住“花田人”,廖志平一直用行动追逐着心中的“花田梦”。“砖,本来是一堆泥土,要冲压、煅烧,才能成为一块能承受压力,能承重的好砖。我从花田的泥土地里走出来,花田就是我的根。”说起当初走出农村却回归故土的初衷,这位跟土石方、砖头打了将近20年交道的“砖头书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7个兄弟姐妹,多亏当初邻里的接济。现在我有能力了,总想为村子做点啥,为乡亲们做点啥,哪怕只是当一块为花田美丽乡村建设铺路的砖头,我这辈子就值了!”

来源:新余日报

文/图:记者陈玉霞通讯员廖丹

编辑:唐齐郭晋值班主任:陈玉霞

投稿邮箱:xinyuapp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j/5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