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遗址承载新余千年炼铁文化记忆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据史料记载:凤凰山采矿、铁矿始于唐代晚期。当时,分宜湖泽就有矿工在其境内的贵山采铁矿。到五代,新余的开矿铁矿业规模扩大,并已向府衙交纳铁课。南唐保大二年(公元年),袁州剌史边镐捐铁20万斤(这实际是新余、分宜的铁),为南昌普贤寺铸一大型普贤骑象。   宋代,为了发展经济,需要大量铁锻打兵器、铸造农具,致使新余的铁矿规模进一步扩大。北宋雍熙元年(),太宗诏谕天下,分宜置县,特在分宜贵山置“贵山铁务”,作为专门管理铁业的官府机构。《太平寰宇记》载:“皇佑中(-)全国每年捐输铁课万斤,其中有袁州铁课、分宜的铁课。《袁州府志》载:“袁州于宋淳熙年(-)间,上节日发进铁斤”。可见当时的新余、分宜的铁冶业已相当发达。   明代,朱元璋诏令天下,允许民间炼铁矿。新余、分宜的矿工又纷纷开矿起炉炼铁。据《介桥严氏族谱》载:“明太祖高皇帝崛兴之初,龙凤十二年()丙午九月生建分宜县冶,授知县张仁经理户量。拨充化全乡、十四都及里长。洪武三年庚戌于十七都铁坑起炉铁矿。本家七世族人信中编为铁冶炉长。洪武五年,关领户繇正当炉匠。是时,以军匠为门阀,故合族都人匠籍。”又载:“明洪武三年(),江西宣抚使我冶提举司梅兴,又在分宜贵山专设机构,重新起炉铁矿。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全国置十三‘铁冶所’,新余、分宜乃升之为二”。《明史·食货志》对此也有明确记载:“铁冶所,洪武六年置,江西进贤、新余、分宜、湖广兴国、黄梅、山东莱芜……太原泽、潞各一,凡十三所”。《江西钢铁志》载:“明洪武门年,全国置铁冶所十三,新喻、分宜是其中之二。关于铁矿岁额,新喻、分宜冶皆为810斤,占全国总岁额的20.20%”。明代新余、分宜的铁冶业无论是技术水平和铁矿产量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史籍上如此丰富的记载,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注意。为了进一步探寻物证,年,考古工作者对新余古矿冶遗址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根据采集到的遗迹遗存,以及青花瓷片等生活用具及砌筑冶铁炉的铬文砖,都印证了史籍记载。因此,可以说凤凰山古矿冶遗址,承载了新余千年冶铁文化的历史记忆,对研究我国古代铁矿技术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凤凰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凤凰山遗址   湖泽镇闹洲村的村名因何而得名?据分宜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闹洲村之所以叫闹洲,是因为这一带炼铁业非常发达,当时贵山炼铁工人聚集,异常热闹,且处于两溪之间的洲地上,故名。当时,闹洲村最多时有一千多户人家,很多都是从北方迁来,尤以山东籍为最。因此,闹洲村村民多为当年炼铁工人的后裔,这里的姓氏非常繁杂。   考古人员经研究发现,凤凰山遗址遗迹丰富,有矿石、铁矿炉、铸模遗迹,包括原料采集、燃料选用、铁水冶炼、成品提取整个工艺技术过程,可以完整反映古代铁矿的全部工序,展示了新余当时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采矿和炼铁技术。这里的活塞式木风箱炼铁炉,结构轻巧、灵便,在世界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实模铸造工艺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基本原理在现代依然适用。由铁矿开始,依次炼成生铁和熟铁,再合炼成钢的类似于半连续化的生产系统,具有现代冶金技术的重要特色,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还是没有的。   对照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考古人员还发现,上面记载的钢铁冶炼技术与新余凤凰山古矿冶遗址所发现的冶炼技术有很多地方一致。宋应星任分宜教谕时,正值明代凤凰山炼铁业鼎盛时期。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分宜任职的四年内,宋应星充分利用余闲时间考察搜集资料。当时,分宜凤凰山先进发达的钢铁冶炼工艺、方法、技术设施正好成了他的写作来源、参考。或者说,他只要略作总结,提炼便可完成其中的铁冶篇章,《天工开物》铁冶部分应是当时该地冶炼技术的总结。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j/4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