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文化,诠释情怀,全区首个私人博物馆要
走进位于新余大桥西北侧鸿运大酒店一、二楼的新余匾额博物馆,两位工匠师傅正在忙碌着给馆内装修设计,馆长罗志鸿出门热情迎接。这是第二次见到罗志鸿了,矮小的身段、黝黑的皮肤给人憨厚精干的印象。第一次见到他还是几天前在笔者的办公室,他主动找到我们恳请帮他正在紧张筹划的博物馆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参观,知晓新余文化。听完他的博物馆筹备经历才知道这个人不简单,不容易!
新余匾额博物馆馆内中央展厅有序摆放着多块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牌匾和多块墓志铭,其他房间为不同的文物分类设计了“明清瓷器馆”、“藏品展览馆”和“红色收藏馆”等不同的展厅,包括多个锡壶、多件青花瓷以及其他数额不等的历史书籍和生活物件。
罗志鸿对近0件藏品的年代、由来和历史意义都如数家珍。
说起罗志鸿,兴许咱渝水区珠珊镇很多人都认识。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憨厚老实的珠珊洋津竹头村人。曾经辗转于农民、民工老板、古董爱好者、民间雕刻师等几个职业,最后做了一名收藏家,成了一名就算省吃俭用、四处举债也要购买藏品的“痴狂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摆放的藏品数量越来越多,品种各式各样,这个收藏家开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个民间博物馆!
罗志鸿告诉笔者,办民间博物馆的想法源于下乡收购藏品的几个亲身经历。那是8年的一天,他去良山“淘宝”。在一个小山村的猪栏旁,他眼前一亮,一块30×40的瓷板画盖在猪栏旁的尿窖上。经仔细辨别后,是清末江西陶艺画名家陈德明真迹,并且落款是送给珠珊乡胡人球老爷雅玩。罗志鸿收购几天后,一位同行来玩,一进门,一眼就相中了这块瓷器画,出价元,非要罗志鸿割爱,可事后,这块瓷器画经倒卖至3.8万元。还有在年,他在渝水区某地看到一农户将一块新余状元周三异的状元及第牌匾用作猪栏门;年看到一户人家将严嵩题写的墓志铭架做小桥;年,一块新余名人张春发题的牌匾被用作桌子……
“虽然我家境不富裕,但在这十几年的收藏中,每每看到一些具有新余浓郁本土文化特色的牌匾、墓志铭被卖到外地去,甚至看到一些新余历史上名人题词的古牌匾、墓志铭被人们用作猪栏门、磨刀石等、过路桥板时,我就痛心疾首,这不仅是对文化的无知、浪费、更是玷污。曾经也有人想高价买我的藏品,尤其是我的那些古牌匾、墓志铭,都被我婉拒了。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让更多的新余人乃至外地人欣赏到这些文物,了解它们的历史故事,尊重历史文化并传承下去。”罗志鸿曾这样诉说他办博物馆的初衷。
为了让每件藏品都以“最美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一直追求完美的罗志鸿四处找寻博物馆场所,在积极筹备了近2年的时间后,罗志鸿斥资近十多余万元在新余大桥鸿运大酒店里租下了两层店面,近期更是花费几十万元用于馆内装修。为了完美实现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梦想,他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在经过长达数月的精心准备后,今年国庆期间,这位洋津农民的民间博物馆——“新余匾额博物馆”终于要跟广大文物爱好者见面了!
新余匾额博物馆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yushizx.com/xysmj/1411.html